首页 百科知识 命令视域里的“命”

命令视域里的“命”

时间:2023-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命令视域里的“命”在主观方面,“命”还具有命令的意思,这是在《周易》的“命”里使用最为广泛的用例。“告命”、“命告四方”,即把命令告知天下的意思。“告命”的另一种说法就是“申命”,诸如“故明君临之以埶,道之以道,申之以命,章之以论,禁之以刑”、“重巽以申命”,就是具体的例证。儒家思想家强调对命令的服从和遵守。

3.命令视域里的“命”

在主观方面,“命”还具有命令的意思,这是在《周易》的“命”里使用最为广泛的用例。

(1)“申命”。“申”是申告的意思,“申命”即把具体的命令向天下告知的意思,诸如“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周易·师》,第257页)、“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周易·泰》,第278)、“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告四方”(《周易·象传下·姤》,第439页),“有命”的“命”即命令的意思。“开国承家”,不能使用小人,根据《象传上》的解释,“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周易·师》,第258页),小人是乱邦的原因。“告命”、“命告四方”,即把命令告知天下的意思。众所周知,“命”在《尔雅》里解释为“告”,在《广雅》里定义为“呼”,都是在动词意义上使用的,与这里的情况有着比较贴切的切入。

“告命”的另一种说法就是“申命”,诸如“故明君临之以埶,道之以道,申之以命,章之以论,禁之以刑”(《荀子·正名》,第422页)、“重巽以申命”(《周易·象传下·巽》,第501页),就是具体的例证。非常明显,具体的命令绝对不是针对一个人的,而是针对具体情况的,所以,让处在相同情况里的人及时地了解具体的命令,这是行政部门的事务;命令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在上的人发布的。

(2)“从命”。儒家思想家强调对命令的服从和遵守。荀子说:“从命而利君谓之顺,从命而不利君谓之谄;逆命而利君谓之忠,逆命而不利君谓之篡;不卹君之荣辱,不卹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荀子·臣道》,第249页)在这段引文的前面,是关于各种人臣的论说,在人臣的立场上,遵循君主的命令,乃是自己的天职。但是,服从执行命令的动机、效果等具体情况是不同的,譬如,服从命令并对君主带来利益的行为,就是“顺”;服从命令但对君主没有任何实际利益的行为,就是“谄”,即为了讨好君主的曲意奉承;虽然没有服从执行命令,但施行的行为却实际利益了君主,就是“忠”;不仅没有服从执行命令,而且选择的实际行为也没有利益君主,就是“篡”即篡权、越位。总之,这种把服从命令与否的行为与是否利益君主联系的做法,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只要利益君主,就可以得到肯定的评价,而不拘泥于表面的服从与否,例如“谄”、“忠”的行为,前者是表面服从而没有实际利益君主,后者则是表面不服从而实际利益了君主。

荀子这里明显地表现出对效益的追求,这是实功思想的因子,这个因子也是荀子与法家、黄老道家重视实功相通的切入口,这是应该明察的。这一倾向与孔子、孟子也是明显不同的,这体现了儒家现实性的方面,与理想性相区别。不过,在荀子以后的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里,人们更多地看到的是理想性独占鳌头的一面,这也是儒家思想逐渐变成舞台唱本的原因之一,唱本不过是唱本,能否对现实产生实际的影响,这又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而且,历史的故事告诉我们,唱本能否登台,关键在统治者的认可,而不是唱本本身的魅力,而儒学在中国历史上成为舞台独一而永恒的唱本,自然是经过历代统治者认可后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