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化的功能
在汉学的范围内,日本的研究一般使用“儒教”的概念,他们自然不是在宗教的层面来衡量的,而是在儒家思想史就是教化思想史这一维度来切入的。儒家重视教化,自然与它推重其功能分不开。
(1)在宏观的方面:教化存在得民心的威力。在儒家政教的模式里,政治需要借助教化才能得以推行,所以,教化存在着绝对的优位,“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第2765页中),昭示的就是这个道理。合理的政治即善政与合理的教化即善教相比,善教有着无限的优越性,这主要表现在“得民”的程度上;善政虽然也能“得民财”,但是民众对它存在着畏惧之心。善教由于为民众所喜爱,所以能获得他们的心赞。因此,在凝聚民心上,善教具有善政无法比拟的功效。
(2)在微观的方面:教化能帮助人开发内在的财富和利益。要改变贱、愚、贫的面貌,而实现贵、智、富的理想,唯一的方法就是接受社会教化。在荀子看来,士、君子、圣人的大门是向每一个人敞开的,关键是你是否愿意往里走以及愿意往哪个门进。“涂之人”的“并乎尧禹”,难道不是“贱而贵”吗?考验门室之别而不能决的人,到能“原仁义”、“分是非”、“辨黑白”,难道不是“愚而知”吗?一无所有的人成为治理天下大权的掌握者,难道不是“贫而富”?现在有些人,家里藏着财宝,即使讨饭,人们还说他富有。但掌握治理大权这种“宝”,穿不能当衣服,吃不能当饭,卖不能很快出售,但人们说它富有,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巨富的聚宝盆确实就在此吗?所以,学之富仿佛财之富,即“杅杅亦富人”,这难道不是“贫而富”(《荀子·儒效》,第126页)吗?!另一方面,学之富主要在于它能使人学会善于假借他物,冥思苦想不如学,学仿佛登高而望,顺风而呼,臂没有加长,声没有加快,但却“见者远”、“闻者彰”。“假舆马者”、“假舟楫者”也一样,并不是“利足”、“能水”,但最终能“致千里”、“绝江河”,这是因为“善假于物”(《荀子·劝学》,第4页)。
不得不注意的是,在使愚变成知的进程中,儒家首先重视的是分辨仁义的能力,其次才是是非、黑白的能力,价值判断在事实判断之上;其他诸如贱、贫变成贵、富,也完全基于一个人所持有的道德素质的多少。所以,儒家重视的内在的财富与利益,主要是侧重在道德的层面上的立论,这也是不能忽视的。不过,“善假于物”的构想,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尤其在今天高科技发展的时代,假借的意义非同寻常,这是保持自身优势的一个明智的切入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