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有一个什么样的“理想国”?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出生于雅典一个名门贵族家庭,他早年追随苏格拉底,潜心学习老师的学说。奇怪的是苏格拉底从不著书写作,他只从事口头说教,作为学生的柏拉图,便有心地将老师的言行一字一句记录下来,并把他的观点加以系统化。后来,苏格拉底因反对雅典民主制,攻击民主派领袖,而被雅典民主政府判处死刑。老师的死也使这位忠心耿耿的学生大祸临头,于是柏拉图逃离了雅典,前往西西里岛,他试图在那里实现师生俩的意愿:建立奴隶主贵族政治。
柏拉图(左)与亚里士多德(右):两种哲学世界
大约在公元前386年,他回到了雅典,在那里创办了一所学校,宣讲他的学说。也就是在办学期间,亚里士多德上门求教了。柏拉图的著作集中在他的《柏拉图对话》中,他的主要著作有《国家篇》、《法律篇》、《裴多篇》、《巴门尼德篇》、《高尔吉亚篇》等。在这些著作中,柏拉图认为物质世界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和“摹本”,因此在他看来,先有意识,后有物质,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柏拉图还描绘了一个“理想国”,他说这个理(www.guayunfan.com)想国是由三个等级的人组成的,第一等级是统治者,是神用金子做成的;第二等级是武士,是神用银子做成的;第三等级是农民和手工业者,是神用铜铁做成的。可见柏拉图的思想是站在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立场上的。柏拉图的思想还涉及了形而上学、伦理、法学和教育等诸多领域,他的思想是西方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来源,以至一位当代思想家说:“如果为欧洲整个哲学传统的特征作一个最稳妥的概括,那就是它不过是对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注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