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怎样的书?(代前言)
心性之学就是“心性”之学,其所讲述的是关于心性方面的道理。可以说,心性之学既是一门特殊的学问,又是一门奇怪的学问,而且还是一门伟大的学问。本书就是讲述这种学问究竟是怎样的特殊、奇怪和伟大的。
说是心性之学,又说是“心性”之学,可是,什么是心性呢?心性之学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这种学问能够有什么样的特殊、奇怪和伟大之处呢?
心性之学是一种讲求调整心态的学问。可是,心态为什么要调整?而心态又怎样进行调整呢?
调整心态可以提高人的品质,可以改善人类社会。可是,人的品质为什么需要提高,而人类社会为什么需要改善呢?
儒家学问、道家学问和佛家学问,就是讲求调整心态的学问,就是心性之学。那么,哪些是儒家学问,哪些是道家学问,哪些是佛家学问?为什么说这些学问就是心性之学,就是讲求调整心态的学问呢?
孔子和孟子的学说属于儒家学问,就是孔孟之道。这样的学问就是心性之学。
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属于道家学问,这样的学问就属于心性之学。
《心经》和《金刚经》等许多佛经的道理,就是佛家学问。这样的学问也是心性之学。
那么,这些学问是怎样讲求调整心态的,这样的学问与“心性”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中国古代的儒生,将孔子和孟子的书用来“修身” ,并且也将这些书用来求取功名。道教人士将老子和庄子的书用作经典;佛教人士的经典就是《心经》、《金刚经》这些佛经。
可是,儒生们十载寒窗苦读,风尘仆仆求官,并且要想“治国平天下” ,这一切与心性之学,与调整心态又有什么关系呢?
道教人士、佛教人士远离尘嚣,栖居山林,或打坐或参禅。那么,这些做法与心性之学,与调整心态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
假如你对以上的这些问题感兴趣,很想知道它们的答案,那么,就请翻阅本书吧。本书中的道理,还可以帮助你解决另外的许多疑问。
开卷有益!
俞昌达
2013年7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