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西方哲学中的有关论述
在西方的哲学发展史中也曾出现过一些带有心性之学成分的苗头,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皮浪、奥古斯丁和笛卡儿等人的学说中就有心性之学的成分。可见,心性之学是全人类的财富,而不是东方人的专利。不过,在西方思想学说中,心性之学还没有能够形成一种完整的学问体系。
下面看皮浪学说中所论述的有极高修炼成就之人的境况。
怀疑论的“智者的理论”就是不动心。第欧根尼·拉尔修曾举了一个关于怀疑论者的故事作为不动心的例子:
有一次皮浪在船上遇到了暴风雨,他指给吓坏了的旅伴看一头猪,那一头猪完全不为暴风雨所惊动,安详地继续吞食东西。皮浪说,这就是智者所应有的不动心。
(《欧洲哲学史》)
皮浪是公元前三百年左右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他的学说被后人称为怀疑论。这怀疑,是指怀疑事物存在的真实性。佛经《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就是说事物的存在是不真实的。照上面引文所说,能够不动心的人是智者,其之所以是智者,是因为此人认清了事物存在的实质情况。关于不动心境界的获得,《欧洲哲学史》一书中这样说:
皮浪认为,事物是完全不可认识的。关于它们(事物)我们什么也谈不出,无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甚至不能判断它们是否存在。因此,他宣传要放弃对事物的任何判断,完全拋弃知识。从他的观点看来,放弃判断就会得到完全的宁静,就会摆脱怀疑,就会对情欲、哀乐无动于衷。
这话所说的就属于彻底的唯心主义观点。放弃判断,抛弃知识,是指心思向内。通过心思向内的努力,以获得心境的安详宁静,正是心性之学的真谛。孔子曾说: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论语·微子》)
这话所表达的,正是一种放弃了对事物进行判断的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