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梁漱溟对于自觉的论述

梁漱溟对于自觉的论述

时间:2023-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六、梁漱溟对于自觉的论述人的自我本性,前面也称深层自我或深层自我意识,对此,梁漱溟则称之为自觉。从其对外活动则曰意识,从其内蕴昭明非以对外者则曰自觉。自觉与心静是分不开的,必有自觉于衷,斯可谓之心静。(同上)关于自觉良知是易失而难存的意思,孔子有“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不知其乡,其唯心之谓与”的说法。

六、梁漱溟对于自觉的论述

人的自我本性,前面也称深层自我或深层自我意识,对此,梁漱溟则称之为自觉。关于自觉,梁这样说:

人心……从其对外活动则曰意识,从其内蕴昭明非以对外者则曰自觉。

自觉与心静是分不开的,必有自觉于衷,斯可谓之心静。唯此心之静也,斯有自觉于衷焉。

(见《人与人坐》)

人有无私的感情存在于天生的自觉中。此自觉在中国古人语言中,即所谓良知(见《孟子》) ,亦或云独知(见《大学》、《中庸》) ,亦或云本心(宋儒陆象山、杨慈湖)者是已。

(《儒者孔门之学》)

自觉能动性为人类的特征,表现出至高无上的主动精神……自觉能动性是无时不有的,无奈人要活命先于一切,不免易失而难存。所以良知既是人人现有的,却又往往迷失而难见的,不是现成的事。孔子之学,就是要此心常存常明,以至愈来愈明的那种功夫。

(同上)

关于自觉良知是易失而难存的意思,孔子有“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不知其乡,其唯心之谓与”的说法。正因为这个自觉易失而难存,所以这保持的功夫是很艰难的。

此心如何能常在常明,以至愈来愈明呢?这必得反躬隐默地认取之。孔子说的“默而识之”正谓此。识得是根本,不失是功夫。这即是要自觉此自觉,庶几乎其相续不忘焉。然而大不易,大大不易。

(《儒者孔门之学》)

“默而识之” ,默是心思向内;识之,是指心中显现自我心性,即有深层自我意识,亦即能自觉。

我这里所说人心内蕴之自觉,其在中国古人所谓“良知” ,又或云“独知”是已。 “良知”一词先见于《孟子》书中,孟子尝以“不学而能,不虑而知”指示给人。后来明儒王阳明(守仁)大力阐扬“致良知”之说,世所习闻。“独知”一词则涵于《大学》、《中庸》两书所谆谆切切的慎独学说中。其曰独知者,内心默然炯然,不与物对,他人不及知,而自家瞒昧不得也。

(《东西学术分途》)

自家瞒昧不得,所以要说毋自欺、必慎其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