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道本体的不准确的解读

对道本体的不准确的解读

时间:2023-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对道本体的不准确的解读形而上哲学理念是由于对道的正常解读而产生的,而宗教思想则是由于对道的特别解读而形成的。“知日者”所说的话表示形而上哲学的理论,即相当于先知先觉者的言论。可是由于常人无法领会这“知日者”所说之话的实质含义,以至于产生了不准确的解读。造成不能准确解读的原因,除了人的认知能力不足之外,还有一点就是,道本身是很难说清楚的。

二、对道本体的不准确的解读

形而上哲学理念是由于对道的正常解读而产生的,而宗教思想则是由于对道的特别解读而形成的。所谓正常的解读,是指把道看做是形而上的;所谓特别的解读,是指把道形而下化和人格化了。系统性的宗教思想就是宗教哲学,对基督教而言,宗教哲学也就是神学。宗教是在宗教哲学指导下形成的,反过来,宗教又维持和发挥着宗教哲学。下面举几条有关对道特别解读的例子。

可先看“瞎子摸象”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众瞎子不识象,国王命令他们去摸象,一阵摸过之后,众瞎子就纷纷议论起来。摸到象牙者说: “象像一只大萝卜。 ”摸到象耳者说: “象像一只簸箕。 ”摸到象头者说: “象像一块大石头。 ”摸到象鼻者说: “象像一根杵。 ”摸到象背者说: “象像一张床。 ”摸到象腹者说: “象像一只大瓮。 ”摸到象尾者说: “象像一条绳。 ”由于意见不合,结果大家争论得很激烈。于是,国王作偈道: “诸盲人群集,于此竞诤讼;象身本一体,异相生是非。 ”

(出自《涅槃经·狮子吼品》和《长阿含经·镜面王品》)

故事所要说明的道理是:我们众人不具备认识道的能力,所以无法准确地理解道,以至于有许多不准确的见解。下面再看一个故事: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 “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 “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苏轼:《揣籥录·日喻》)

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道理与上面故事所说的道理是一样的,都说明常人的能力无法正确认识道,而且这个故事还进一层说明了常人的能力也无法正确理解形而上哲学的理论。 “知日者”所说的话表示形而上哲学的理论,即相当于先知先觉者的言论。可是由于常人无法领会这“知日者”所说之话的实质含义,以至于产生了不准确的解读。造成不能准确解读的原因,除了人的认知能力不足之外,还有一点就是,道本身是很难说清楚的。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 ,是指道难于被认识; “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是指人的认识能力不足; “即其所见而名之” ,是指道说不清; “莫之见而意之” ,是指凭空想象、胡乱猜测。

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庄子语)

是指道说不清,难于被言说。

以指指月,将指作月。

(见《圆觉经》与《楞严经》)

是指有关说道的话,很容易被误解。由于上面的原因,以至有下面的结果:一是如孔子那样,干脆不说道。其结果是: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

(《论语》)

另一个结果是,否认自己曾经说过道,例如佛这样说:

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于其中间,乃至不说一字。

(《楞伽经》)

世尊咄曰: “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 ”

(《五灯会元》)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金刚经》)

由于道难于认识,难于言说,引起误解误读是难免的正常现象。所以说: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老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