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老庄学说中关于炼养为真、追求长生的论述
道教人物(包括外丹派和内丹派)的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似乎可以在老庄的著述中找出源头来。下面是《老子》和《庄子》中的关于长生之类的论述。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五十九章》)
(肩吾)曰: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
(《庄子·逍遥游》)
连叔曰: “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惟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磅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
(同上)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庄子·大宗师》)
上面几段话,有赞美生理性生命的倾向。这种赞美之辞,可以为内丹家用做事业实践的理论依据。老庄学说中确实含有关于养生的内容。但是,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和庄子的“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的修炼目的,主要的并不是为了肉体生命上的“养生” ,而是为了精神生命上的“养性” 。道教内丹家是在理论上接受了老庄学说中关于养生的内容,再继续走外丹家未曾走通的追求长生不老的养生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