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佛家与练功
在东汉时,有西域僧人安世高来中国传布小乘佛法。他译了许多佛经,其中主要的有两部:《阴持入经》和《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偏重于讲佛学道理,《安般守意经》侧重修习禅定的具体操作。《阴持入经》提倡由禅定祛除烦恼,即通过止、观等“九绝”来对治痴、爱等九种烦恼。什么是止与观呢?下面引用佛学家龚隽的话来说明。龚说:
止,即收摄心意,摒绝六情妄动,平息心意纷乱,这样可以了脱“爱”的缠缚,故《阴持入经》说: “彼从止行,令爱从是解” 。如果只讲“止” ,而不讲“观”法,就会流于枯寂,所以,安世高是结合“观”来讲“止” ,主张止观双修的。 “观”即观想佛教义理,通过观察佛教的道理,不仅可以有助于系住妄舍,加深止的功行,还可以成就佛的智慧(一切知) ,即《阴持入经》说的“彼从一切法,寂然能解受,是为观想,令止跓一切知” 。
(《觉悟与迷情》)
《安般守意经》有怎样的内容呢?龚隽说:
小乘佛法讲修习禅定通常有五种观法,即谓“五停心观” 。它包括“不净观” 、 “慈愍观” 、 “因缘观” 、 “数息观”和“界分别观” 。而《安般守意经》主要就是讲“数息观” 。数息观,亦作持息观,音译为“安般” 。安般,也就是出息入息。这种观法,要求行禅者通过专心计数自己呼吸的次数,令浮躁不安、思虑纷扰的精神平定下来,逐渐进入定境。由于这种系念数息的方法与当时道教神仙术所讲的呼吸吐纳之术,从形式上看颇为相近,所以这一禅法很快就风靡一时。
(同上)
佛家的禅定,有详尽具体的修炼方法。道教内丹派为长生成仙而修炼,注重于身体上穴位和经络触觉神经的感受,自然也有详尽具体的修炼方法。佛教的密宗,据说往往能练出神通来。密宗的修炼与内丹派有点相似,也极重身体上的触觉神经的感受,因而,也有一整套相当详尽具体的修炼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