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的主要所学是什么?
孔子最主要的所学是关于如何改善心态、如何提高精神境界的学问和技能。那么,具体地说,什么是改善心态和提高精神的学问和技能,为什么说孔子的主要所学是改善心态和提高精神境界的学问和技能?要解答这个问题,可先看孔子的一段话,孔子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这段话是孔子自我介绍各年龄段的关于心理状态、精神面貌方面的情况。从文字上可以看出,以上所说的这些情况,除“而立”一语之外,其余的如志、不惑、知天命、耳顺和从心所欲等,都与心态和精神面貌有关。假如前后联系起来看:既然其余各年龄段的情况都是指心态、精神之事,那么,这话中的“学”和“而立” ,也应同样是指心态和精神面貌的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孔子的心态和精神境界也是随之不断地改善和提高着的,并且,这改善、提高与最初的“志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一种因果关系:由于有志,才能去学,又由于学,才能有各种程度的改善和提高。虽然我们对孔子关于学的具体情况并不清楚,但是孔子的学习成果,尤其是七十岁时所达到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其含义却是比较明白的,这是只有生命质量极高的人才能具有的一种心态和境界。
孔子从少到老,毕生所致力的事是努力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这提高生命质量就是孔子的学习目的。因此,我们学孔子,就是要以提高生命质量为学习目的。对于孔子的学习目的,朱熹这样说:
孔子只十五岁时,便断然以圣人为志。
(《续近思录·为学》)
学做圣人,就是要做生命质量极高的人。以圣人为志,就是有志于做圣人。圣人与常人不同之处,就是心态好,精神境界高,生命质量高。从孔子七十岁的学习成果“从心所欲不逾矩”看,他的精神境界是很高的,这样的成果就相当于道家的神人、圣人、至人所取得的成果“逍遥游”和佛所取得的成果“大自在” 。从朱熹上面的这句话可以知道,孔子的志和学就在于改善心态、提高精神境界。
关于孔子的所学,下面参考梁漱溟的一番话:
孔子的学问是最大的学问,最根本的学问———明白他自己,对他自己有办法,是最大最根本的学问。
孔子学说的真价值就在于他自己对自己有办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自己对自己有办法亦就是自己不跟自己打架,自己不跟自己闹别扭。所谓自己对自己有办法,只是他对自己的生命很满意,他自己的生命很顺适而已!此即孔子学说的真价值所在。
(《孔子学说的重光》)
总之,孔子毕生所致力的正是这种能提高生命质量的学问事业,而且,孔子也正是由于从事这种学问事业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故此,我们如果要想学孔子,就应该学孔子的这种可致力于提高生命质量的学问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