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智能科学与中国之“道”

智能科学与中国之“道”

时间:2023-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篇 智能科学与中国之“道”美国宇航员密歇尔等人,在太空感受很多,飞登月球完成任务返回地球后,即在加州成立智能科学研究所,研究人脑高层次的智能,以及古希腊哲人提出的怎样认识你自己。按现有水平,我们先找一条路走,那就是中国哲学之“道”。怎样研究“道”是一个大问题。智能科学要上挂中国哲学,下连现代科学。所以,先谈西方科学家感兴趣的中国哲学之道。

第二篇 智能科学与中国之“道”

(在菲律宾马尼拉“国际智能科学”研讨会报告修订稿,1984年4月)

美国宇航员密歇尔(E.D.Mitchell)等人,在太空感受很多,飞登月球完成任务返回地球后,即在加州成立智能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Noetic Sciences),研究人脑高层次的智能,以及古希腊哲人提出的怎样认识你自己。这就涉及到如何开发人脑的正智大智,去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

要开显大智,认识自己,从理论上说,必须了解中国哲学之道;从实践来说,必须认真修持,防止意识污染。中国儒家学派中,颜回就是最好的代表,孔子称赞说:“一簟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爱,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因此,他的智力过人,能“闻一以知十”。他的修持成就也是过人的,那就是“不迁怒,不二过”。1988年,76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开会研究21世纪人类往何处去;一致认为,应该从孔子的哲学中找答案。我们中国人正在这样作。道家学说千言万语,中心思想在于清静无为,意义深刻。对于万事万物,都一视同仁;这样修持就能常明。老子的学生不多,我只举一个河上公为例子,他是“知常曰明”的典型。佛学的核心就是“寂”与“照”。什么叫寂?那就是心境处于寂静状态,静极而生慧。慧的意义就是照,照指直觉,没有推理过程。对于事物的本源有所照见,那就是悟证。佛学在这方面的大德很多,例如慧能等大师。三家的核心就是智慧,对自己有所认识,就能认识外界事物,这就是中国古人修持的目的,涉及到中国哲学的精华。

中国哲学是博厚精深的,包括两大内容,一方面是人文哲学,着重讲人伦、人性,否则没有做人的标准,怎么谈智能呢?另一方面是自然哲学,涉及到生命与宇宙。西方把自然哲学与人文哲学分开了,这从方法论上来看有一定道理,因为便于研究。

生命科学发展很快,以遗传、细胞、有机物质为主。如果把人性与智能加进去,就不好研究。今天研究生命,离开人伦是有问题的。现在,生命概念在西方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哈佛学派认识到要从基因研究人伦。中国哲学是完整的,把伦理、智能、生命结合起来研究。

西方的另一研究是宇宙问题,包括宇宙引力、恒星演化。这些问题与生命密切相关,尽管研究困难,但却取得很大进展。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的泰勒(J.H.Taylor Jr)与赫尔斯(R.A.Hulse)发现一对脉冲双星的讯号,证实了爱因斯坦关于引力辐射的存在。从而认识到在强引力辐射下的物体将变长变薄,然后又变短变厚;如此交替变化,反复进行。这些新奇的发现,说明人类的集体智慧在发展。

人文哲学更与智能科学有关。智能科学的机理很复杂,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文因素;既是科学又是哲学。我们先从哲学上找出思路;为了研究智能科学,研究深远的题目必然涉及哲学。智能科学综合了自然哲学、人文哲学、科学等各门学问。按现有水平,我们先找一条路走,那就是中国哲学之“道”。

今天讲的道,各国都很重视,我国也在重视。有些科学家把各种问题合在一起,抓住了一个字:就是“道”。什么是道呢?这是非常难讲的,很多人在研究,而且是科学家研究。其中一个研究者是美国加州大学著名学者,物理学家卡普拉。他感到西方物理学向前发展,需要找中国哲学;于是抓住“道”来探索,因而把二者合在一起。他写了一部有名的著作,就是《物理学之道》。他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在印度研究完了,然后又研究中国之道;最后把印度与中国哲学结合物理学来研究。

他的第一个概念,就是所谓的物理学之道,物理学该怎么走?他认为,中国的道包含在物理学里了,又认为道是神秘主义。我们很多人讨论,认为道不是神秘主义:道就是道,科学就是科学;两条思路,两个概念;各有作用,但有内在联系。

他的第二个概念是平行性,认为物理学与道平行。道与物理学是否平行?我们认为不平行:道是隐序的,整体的,无边的;而物理学是显序的,局部的,有边的。物理学主要靠实验与推理,是有边的,如果连边都摸不到就变成哲学了。哲学与科学是两个范畴;我认为道就是道,物理学就是物理学,各有各的特色和需要,这是今天要谈的核心问题。

道为什么不是神秘主义?为什么不与物理学平行?只有讲了道的基本概念才清楚。欧美、日本为什么研究中国之道?中国是人文哲学、自然哲学、智能科学的发源地。怎样研究“道”是一个大问题。我们不能关门,要与世界交流。下面分出三条思路,那就是中国人文哲学和自然哲学,智能科学以及现代科学。要以中国哲学为背景,借用科学前沿研究智能科学。智能科学要上挂中国哲学,下连现代科学。所以,先谈西方科学家感兴趣的中国哲学之道。

(一)道隐无名,可以悟证

道隐就无法与物理学平行了。看不到,并不等于不存在。道隐无名,无法讲出来,但有法悟证;这也是高度辩证。悟证靠心,不靠仪器,而物理学是靠仪器的。悟证是以心来证,离开纯净的心态,离开直觉状态,就无法悟证了;悟证就是最高的智能。前面提到的颜回、河上公、慧能大师,对于看不见的道,各从不同的角度,都有所悟证,他们的智能是很高的。例如颜渊与孔子关于“仁”的对话,河上公注的《道德经》,慧能讲的《法坛经》,对于宇宙与生命演化的自然大道,各从本体论方面阐明得很清楚。

我再从《道德经》背面拿出四句话来讨论。第一句是“有物先天地”;这个物就是“道”。第二句是“无形本寂寥”,这里的寂是指寂静、空寂,寥意味广阔无边;这两句话连起来,就是把道的实质描述了。

上面两句先谈“无”;下面两句再看“有”,那就是“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这就是从空间来看,道包罗万象,不漏一毫。从时间来看,任何事物都要凋谢,而道永远存在,不随四时凋谢。这就是说,道产生万物,却又超脱万物。道未离开生命与宇宙,却又看不见。因此,以后哲学家又补了一句话,道就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一个隐序实体。”什么叫实体呢?就生命来说,今天有我,明天没有我,不是实体。有人讲得好,人的肉体不是实体,真正的智能才叫实体。中国古人有一句名言,那就是“生也有涯,智无涯”。什么叫做真正的智能,那是为了悟道而修得的智能;这种大智是无涯的。

道隐无名这个论点,在老子《道德经》中头两句讲得很好,那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如果可以讲出来,就不是常道,常道是永恒之道,老子讲的是常道。道如果说出来了,就不是常道,不是老子讲的道,不是永恒之道。因此,讲出来的就不是真正的道了,真正的道是说不出来的;不能说出来的是“现量”,但可由比量来描述,又可以悟证。这就说明了智能科学是与道密切相关的。

天地万物都是有名字的,道在天地之前,是隐序无名的。万物都有名字,这是后来的事情。老子这句话与前面我们讲的内容是配合的,不是两个思路。

(二)道包括自然哲学与人文哲学

道的概念,如果用比量描述,就涉及到自然哲学与人文哲学。什么叫自然,自然意味本来如此,自然而然。真正的自然哲学涉及到道,是科学的背景;人文哲学的核心是人性与人伦,也涉及到道。这两大哲学是统一的,无所不包。中国哲学就是这样博大无边,精深没底;概括成四个字,就是博大精深。

孔子研究了30年的人伦哲学,后20年转向自然哲学,研究易经,曾经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阴阳不测谓之神。”这就是说:看不到,没有形状的就是道;器,是指器物、科学仪器,人体也有器官,器是看得到的,物理学中的东西都是看得到、测得出的。道隐起来了,器现出来了。阴阳二者混在一起,测不出来,起个名字叫作神;简单来说就是:道,看不见;器,可以表现出来;神在中间,隐显难测。

中国古人把三方面分得很清楚,这说明:道不是神秘主义,是永恒的隐秩序。《道德经》又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道的体现。万物不能离开阴阳,光阴阳不行,中间还要冲气,达到平衡状态,那就是和,这句话包含有自然哲理与人文哲理。人与动植物都负阴抱阳,机体是阴,活力是阳,中间还有气,构成平衡体。人这个动物是以智能为主的,智能属于阳,这是核心。

太阳系也是负阴抱阳,太阳是阳,发光。行星不发光,属阴,不能脱离太阳的轨道,围着太阳转。中间还有气,这个气,在科学上就是引力场。太阳系不混乱,就是因为有引力场;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都是这样的系统。老子都悟到了,才说这句话。这说明老子的悟道智能超越了科学的器证智能。

再说原子,原子核周围是电子,核子好比太阳,电子好比行星。许多电子围着原子核转,为什么能够转,中间有能量级。原子内大部是虚空的,电子围着原子核转,靠中间引力维持平衡状态。原子很小,但精微能量很强;一释放,就不得了。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负电属阴,正电属阳。原子是负阴抱阳,这是高度辩证。宇宙、人、原子都是如此,这是自然哲理。

电子绕原子核转动时有轨道、有转动速度;测到了位置,那时的速度就测不准。汽车在地球上跑,既能测到位置,又能测到该位置时的速度;而在微观世界则不行,为什么测不出来?很多物理学家把它归于随机问题。天下事物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宏观问题是必然,而微观情况则涉及到随机,这是什么道理?有些科学家领悟了,考虑到人的意识是否有影响。

初步答案是人的意识可能影响微观世界,可以影响电子轨道。于是有些人转向研究意识到底是什么,能否真正影响微观世界,怎样影响,计划从量子哲学过渡到量子力学。

有些人认为意识是个波,这个波不是电磁波,电磁波可以测量。意识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波,不清楚,很多人在研究。英国科学家兼哲学家罗素早年发现了孤立波,他有很高的智慧,他的哲学智慧可能超过科学智慧。

把孤立波与水波、电磁波对比谈一下:水波、电磁波为多头波,一浪又一浪。孤立波只有一个头,故称为独头波。人的意识是不是独头波,这是智能科学应该研究的一个大课题。一个问题能登大雅之堂是不容易的,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英国数学家Zeeman证明了心脏跳动与神经脉冲都涉及到孤立波,这可能为研究人脑意识波开辟一条思路。

上面的讨论指出:道所包括的自然哲学是物理学的背景,这说明道不是神秘主义,也不与物理学平行。道虽然是一个隐序实体,但它的作用是可以体现出的。下面我们再说道包括了人文哲学。

《易经》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与人文都是道的体现,因为中国哲学强调文以载道。人文要求以人伦教化天下,人的行为、语言、思想、意识如何像天体那样有序化地运行,人类社会就能向真正的文明方向进化。这说明人文之道既不涉及神秘主义,也不与物理学平行。另外从颜渊、河上公、慧能修持人文之道,使思想、意识达到了崇高的境界,开显了大智能,悟证了大道,这更有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东西文化要交流,科学哲学要碰撞,人文哲学与自然哲学不能分家。通过人文哲学的修持,才能开发真正的大智,悟证自然哲学的大道,为新的科学指明方向。所以这是智能科学需要研究的一个大课题;只有从人文方面修持,开显大智,才能体验大道。

(三)道与科学的关系

前面第一节谈到道可以悟证,这就涉及到正在兴起的智能科学,第二节讲到道包括了自然哲学与人文哲学,自然哲学是科学的背景,而人文之道的修持是悟证的基础,因此我们在第三节提出道与科学的关系。近几年来国外有远见的科学家在考虑这方面的问题,中国也在准备。现在提出四个框架,大家共同讨论。

第一是道、器、神的关系。道居于隐态,器居于显态,神则隐显未分,测不出来。大道虽隐,但在流通,所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从而产生万物,故器世界的变化规律都从属于道。

img2

第二是心、物、识的关系。心有真心与妄心,真心空明,具有大智,可以体验大道;又涉及到自性,因为自性的体现是大智。妄心起伏无常,是由于物质污染,覆盖真心。通常多是妄心用事,通过六根接触六尘,产生六识。至于真心,则不住于六识。

img3

第三是观察者、被观察者、观察过程的关系。这一框架从狭义来说,相当于第二框架,观察者就是六根,被观察者是六尘,观察过程是六识。从广义来说,观察者是自性真心,那就直接映照了被观察对象,超越观察过程。

img4

第四是结构、功能、消长的关系。第三个框架是对人来说的,第四个系统则泛指一般,既涉及到生命系统,意识系统,也涉及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归根结底是物质与意识两大系统,各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二者又在变化消长。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框架,涉及到道与科学的关系。可以设想:道具有一种整体的隐序结构,它的功能表现为宇宙与生命的诞生;从而进化出人的大智,发展科学来认识宇宙与生命的起源与消长。看来需要借用新起的量子哲学,真空理论与量子控制论进一步研究系统论。

img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