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贾谊的思想
贾谊,洛阳(今河南济阳)人。生于公元前200年,卒于公元前168年。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年少英才,博通诸子百家,颇有见地,锐意求新,诏对超群,所以深受汉文帝的赏识重用。1年后就超迁为太中大夫。
贾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1]因此,贾谊受到周勃、灌婴、张相如、冯敬等人排挤、陷害。他们诋毁贾谊“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2]由是汉文帝便疏远了贾谊,亦不采纳贾谊的政见,并将贾谊贬谪为长沙王太傅。贾谊辞京而往长沙,自以为长沙卑湿,又被贬谪而去,心情郁闷,寿命不长,过湘江时,作《吊屈原赋》,抒发胸臆。数年后,又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为文帝少子。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皆为列侯。贾谊认为不当而谏阻,“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并数次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贾谊的削藩策略,虽不及晁错激烈,但旨意、见解相同。“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3]贾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时年33岁。
贾谊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其文论、政见却贡献甚大。因此,班固在《汉书·贾谊传》中赞曰:
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及欲改定制度,以汉为土德,色上黄,数用五,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于世事者著于传云。
是为公允评赞。贾谊虽为庸臣、权臣所害,不能申其志、达其政,但他的政治思想主张,却为文帝所用所行。他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成为千古遗训。
贾谊的著作,今传有《新书》十卷五十八篇及《治安策》、《吊屈原赋》、《鸟赋》等。
贾谊是汉代杰出的政论家、思想家、文学家,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