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西哲学综合的意义

中西哲学综合的意义

时间:2023-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近现代,关于中西哲学比较方面的书籍较多,但全面地论述中西哲学综合的书籍还未见到。

在中国近现代,关于中西哲学比较方面的书籍较多,但全面地论述中西哲学综合的书籍还未见到。本书即是为弥补此不足。

笔者认为:中西哲学的综合,不仅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学术问题,还具有推动世界与中国进步的重要意义。

一、中西哲学综合对哲学的意义

在本书第四章中,已经介绍了中国多位著名哲学家对于中西哲学融合或综合的期望。

梁启超是主张“中西文化融合论”的。他说:“要之,舍西学而言中学者,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者,其西学必为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西学书目表后序》)

熊十力并不主张只重视中国哲学,排斥西方哲学。他是主张中西哲学的融合的。

对于中国哲学,他是不主张“反知”的。他说:“哲学不当反知,而当超知。反知则有返于浑噩无知之病,是逆本体流行之效用也。超知者谓超越知识的境界而达于智慧之域。直得本体,游于无待,体神居灵,其用不匮也。”

意思是:哲学不能反对知识(科学),而应超越知识,这样就既掌握了智慧的本体,又能使知识得到充分的应用。

胡适期望在中西哲学融合后,能在中国出现新哲学。

他说:“我们今日的学术思想,有两个大源头:一方面是汉学家传给我们的古书;一方面是西洋的新旧学说。这两大潮流汇合以后,中国若不能产生中国的新哲学,那就真是辜负了这个好机会了。”(《中国哲学史大纲·导言》)

胡适当年提出的期望,今天似乎还没有完全实现。这也是本书所关注的问题。

梁漱溟在《中西文化与哲学》中提出:对待这三种文化(印度文化、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应持的态度是:“第一,要排斥印度的态度,丝毫不能容留;第二,对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就是对其态度要改一改;第三,批评地把中国原来的态度重新拿出来。”

当然,我们不必完全同意梁漱溟的观点,但是对于他融合中西文化的本意应该给予尊重。

冯友兰认为:西方哲学重视“正的方法”,中国哲学重视“负的方法”。

另外张岱年也提出“综合创新”的思想。

他们几位的观点对于我们思考中西哲学的综合问题,都是有启发的。

西方思想家与哲学家,如莱布尼兹、伏尔泰、罗素、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等,对中国哲学都有很高的评价。西方科学家,如波尔、普利高津、惠勒、霍金等,对老子的“道法自然”的宇宙观都非常推崇。

以上所述说明:中西哲学的融合或综合问题是中国与西方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个事实也可以使我们理解,中西哲学的综合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学术问题与哲学问题。

通过本书的论述,我们可以概括地说: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是各有长处的。中国哲学的长处在于它的本体论与道德哲学;西方哲学的长处在于它的认识论与政治哲学。在美哲学方面,我们不能要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具有统一的美的观念,应该是“各美其美”。在生死哲学方面,西方哲学的“灵魂论”与中国哲学的“三立论”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而中国哲学的“生生不息”的思想是一种高层次的学说。值得重视的是: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爱哲学(情感哲学)方面,关于“仁爱”的理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总体来说,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综合,可能将这两种哲学的长处综合起来,而形成一种新的有助于世界和中国进步的哲学思想体系。

二、中西哲学综合对科学的意义

哲学中认识论的进步对于科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认识方法方面,西方哲学重视分析方法(形式逻辑与逻辑推理);中国哲学重视综合方法,探求世界的二元结构或多元结构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在科学进步方面,我们应该承认:西方的成就超过中国。西方科学的进步与西方哲学在认识论方面的进步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培根的实验论思想、笛卡尔的逻辑分析思想、康德的“先验综合论”思想以及现代科学哲学的发展,对于科学的进步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未来的科学发展中,我们仍然应该坚持实验、实践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正确的科学方法。

在今天,许多科学领域也认识到整体性与系统性的重要性,出现了许多新的科学理论,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等,这些都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所有这些新理论都表明综合方法与系统方法对于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在当代与今后的科学发展中,我们要善于将西方哲学所强调的分析方法与中国哲学所强调的综合方法有机地综合起来。既要不断地加深对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的认识,又要探求客观世界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这应该是未来科学的方向。

中国哲学认识世界的成果体现于经验性理论(特别在医学与农学方面)。对于中国所特有的经验性理论(如《黄帝内经》等医书与一些突出的农业经验),不应采取漠视或蔑视的态度,而应珍视其中所包含的宝贵经验与深刻哲理,并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加以机理化。这将形成中西结合的完整的机理性的医学科学与农业科学理论。

三、中西哲学综合有利于世界的进步

直到今天,世界各国对于中国哲学特有的长处和优点,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也是今天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软实力还不够强大的重要原因。

笔者认为,中国哲学在以下方面特有的长处,值得我们向全世界作出广泛而有效的实事求是的介绍,以提高中国的软实力。

(一)中国的自然论(或“道生论”)的宇宙论与“道法自然”的本体论。老子的“道生论”是具有世界水平的关于宇宙起源的学说,得到当代顶级科学家(如著名科学家波尔、惠勒、霍金等)的高度评价。这个事实在中国,知道的人还不多。笔者认为,这是值得在中国的中学、大学与社会上广泛宣传的,以提高中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信心与自豪感。

老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道法自然”的学说,是非常了不起的。他的学说,完全符合现代科学基本原理。自然以自然本身为依据,在今天与未来,都不会被其他学说所替代。

(二)中国的道德哲学建立在仁爱的思想基础之上,这是儒家学说的精华所在。中国哲学有非常丰富的关于人的道德行为的内容:

孔子不仅说“仁者爱人”,还提到多种人的美德,包括“恭、宽、信、敏、惠、敬、忠恕”等。用现代语言说就是对父母的敬孝、对子女的慈爱、兄弟间的友善、对老人的尊敬、对儿童的爱护、对朋友的宽容、人际关系中的诚信与和睦、对于工作与事业的勤奋、执政者对人民的仁爱,等等。

孔子的主要继承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是提倡将全社会的老人看作自己的长辈;将全社会的儿童看作自己的子女。这是很高水平的道德理念。

笔者认为,这些中国自古至今倡导的道德准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在世界各国都是适用的。

(三)在政治哲学方面,中国哲学提倡的民本论,虽然不能替代西方所提倡的民主论,但是民主论与民本论应该有所综合。民主是一种很好的政治制度,但是民主并不是万能的。笔者的观点是:民主论应与民本论相结合。当民主的方法或程序所产生的结果并不符合人民利益时,应该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对民主的方法与程序加以不断的改革。这个问题,不论在今天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在今天的发达国家,都是值得重视的。

(四)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和谐”思想。笔者认为,是一个对于全世界都有重大意义的哲学理念。“和谐”不只是中国政治哲学的理念,它也是中国本体论的理念。

《周易·彖传》中有一句话:“保合大和。”

“大和”就是“太和”。后来的学者如王弼、孔颖达都认为,“太和”就是高度的和谐。张载的解释是,阴阳二气处于最高的和谐状态就是“太和”。

这就是“和谐”思想的本体论含义。笔者在《综合哲学随笔》一书中,对这个问题有详尽的阐述。

在当代世界,“和谐”这个理念有多重的含义。它包括:

1.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和谐;

3.国内不同阶层、不同阶级之间的和谐;

4.世界上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

5.不同思想、不同学派之间的和谐;

6.不同宗教、不同信仰之间的和谐;

……

因此,“和谐”这个理念是具有普遍性的,有非常广泛的意义,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四、中西哲学综合有利于中国的进步

中西哲学的综合,对于中国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认识论方面,西方哲学是强于中国哲学的。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思想。但是,西方哲学中关于理性思维与科学哲学的一些优秀思想,在中国还不是很普及。

中国在科学创新方面,至今还没有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在科技方面的创新成就还不是很多。

所谓“钱学森之问”(即钱学森向温家宝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也反映出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中国今天缺乏杰出的创新人才的原因之一是:西方哲学在认识论方面的一些优秀思想在中国还没有得到普及。

一是怀疑主义思想。近现代的怀疑主义思想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1596—1650)与英国哲学家休谟(1711—1776)提出的。

笛卡尔说“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也就是说,要小心地避免轻率的判断和先入之见,除了清楚明白地呈现在我心里,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以外,不要多放一点别的东西到我的判断里。”(《谈谈方法》)

休谟说:“一切合理的推理者在一切考察和断言中应该永久保有某种程度的怀疑、谨慎和谦恭才是。”(《人类理解研究》)

二是否证论思想。它是由20世纪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

波普尔说:“甚至像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这样得到充分证实的科学理论,正如爱因斯坦所表明的那样,可以被推翻或纠正。所以即使是那些得到充分证实的科学理论总归还是一种假设、一种猜测。”(《爱因斯坦对我思想影响》)

波普尔认为科学发展的规律并不是假设—证实,而是假设—否证—再假设,是在不断的猜测和反驳中得到发展。即使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虽然是先进的物理学理论,但它建立在“光速不变”的基础之上,一旦新的物理学证明光速是可变的,相对论就要做出修正。

正因为西方哲学有怀疑主义和否证论思想,西方科学才能得到不断的修正与发展。

而这一类思想,在现代中国的青年学生与科研人员中的宣传与普及是很不够的。中国当代的教育(小学到大学)崇尚分数第一,高考的录取标准也是以分数为主,而分数的高低,都是以标准答案为根据的,所谓的标准答案,就是现有的、既定的知识。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很难培养出有突出创新精神的年轻人。

因此,西方的认识论哲学有必要在中国得到更广泛的普及,以全面地提高中国年轻人与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

(二)应该承认,西方近现代的政治哲学比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要高出一个时代。西方政治哲学中,最需要在中国普及的是自由、民主与法治这三个理念。

1.自由理念。中国古代,并不是完全没有自由理念。在先秦时期的老子、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阮籍、嵇康等人的思想中,是有自由的因素的;但是“自由”没有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思想。

西方国家的理论与实践证明,“自由”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进步有极大的重要性。概括地说:

(1)自由是人类的首要特性

人类之所以能在智力和技能上不断地超越其他一切动物,并且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克服自然灾害,以至于成为地球的主人,都与人类的自由意志有关。

(2)人的经济自由是人类社会走向经济富裕的基本保证

英国杰出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理论是:只要给予人们充分的经济自由,经济一定能发展起来。

世界各国的经验,包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都证明:斯密的理论是正确的。当然,经济发展还需要一些其他因素(例如科技的进步,政府的调节等),但经济自由始终是一个基本的条件。

(3)人的政治自由是人类社会走向民主与法治的基本保证

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经验都证明,民主与法治是一个国家的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基本要求,而如果人民没有政治自由,民主和法治都不能得到保证。

(4)人的思想与学术自由是科学进步与文化繁荣的基本保证

英国哲学家密尔说:“迫使一个意见不能发表的特殊罪恶乃是在它是对整个人类的掠夺。”

全世界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历史都证明,思想和学术自由是科学与思想进步的最重要的保证。

2.民主理念

民主政治对于任何国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概括地说,其理由是:

(1)民主是政府合法性的最重要依据。

(2)只有民主才能保证人民的各种自由权利,而人民的自由是国家进步的基本条件。

(3)只有民主才能保证政府尽力为人民的利益服务。

(4)只有民主才能保证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洁。

3.法治理念

法治的理念与体制对于任何国家,以至全人类都有重大意义。因为:

(1)只有法治才能保证人民的财产权与经济经营的自由权,而人民的经济自由是国家经济繁荣的基本保证。

(2)只有法治才能保证人民的各种民主权利,而人民的民主权利是国家政治进步的基本力量。

(3)只有法治才能保证人民的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创作自由、出版自由,而这些自由是国家科学与文化进步的基本动力。

法治与当代中国的关系特别重大。2014年中共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与方案。中央领导人也发展多次讲话,提倡重视宪法与法治。笔者认为,这是中国进步的最大希望之所在。

五、中西哲学综合对人生的意义

(一)爱哲学方面

在中西哲学的综合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中西哲学在“仁爱”理念上的高度一致;而“爱”也是世界主要宗教的共同理念。

“仁爱”的理念在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中占据最高的位置。

孔子是在中国古代创导“仁爱”理念的主要哲学家,柏拉图是在西方古代强调“爱”的主要哲学家。而孔子的生卒时间是公元前551—前479年,柏拉图的生卒时间是公元前427—前347年。孔子比柏拉图要早100多年。

因此,可以认为,中国是“仁爱”这个世界共同的哲学理念的首创国家。

爱(或仁爱)理念对于每个人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人对自己的爱、对情侣的爱、对妻子或丈夫的爱、对父母的爱、对子女的爱、对朋友的爱,是每个人人生中最大的幸福。

人对人民的爱、对家乡的爱、对祖国的爱、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爱,是每个人人生的高尚志向。

人对科学的爱、对艺术的爱、对自由的爱、对正义的爱,是每个人人生的崇高目标。

正如柏拉图所说:有了爱,“人就能得到最高的幸福”。

而人类的最高幸福正是全世界人类的最高追求。

(二)生死哲学方面

每个人都会面临生死的问题。德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有一句名言:“为死而在。”(《存在与时间》)他的意思是:每个人的生都面向着死,他的生命价值与他对死亡的认识是直接联系的。

生死哲学就是关于人生的哲学。

西方的生死哲学强调“灵魂论”,中国的生死哲学强调“长生论”。

两种学说的综合,可以构成完整的人生观。

西方哲学家阿奎那首先提出:“灵魂是一种不依赖于肉体而存在的、非物质性的精神实体。”

德国重要哲学家黑格尔提出:“生命的概念是灵魂,这个概念以肉体为其存在。”(《逻辑学》)

灵魂是“生命的概念”与“灵魂是人的精神实体”的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

什么是“人的精神实体”?

在人的肉体死亡后,能够保留下来的精神产物主要是:

1.人的道德和爱心;

2.人的贡献和影响;

3.人的思想和创作;

4.人的形象和神态。

凡是人的不随着肉体死亡而消失的精神产物,如精神影响等,都可以归结为人的精神实体。

儒家提倡“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论”思想。儒家要求人们,在世时应该在三方面(至少其中之一)有所建树:一是为人的道德操守,值得人们的尊敬(立德);二是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立功);三是著书立说,为后人留下学说或思想(立言)。

可见,“灵魂论”与“三立论”的思想,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它们都认为每个人都会死亡,但是,人在世时的道德和爱心(立德)、人的贡献和影响(立功)、人的思想和创作(立言),对于后世会有长远的影响,是不会消亡的。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只有杰出的人物才有可能“三立”,任何人都可能有“三立”。即使你是一个普通人,你为人的道德品性、你的言谈与思想,都会影响你的晚辈;你的劳动成果,对于社会与国家都是贡献。这些方面的影响都会在你的身后,在你的子女与晚辈的人生与心灵之中,在一定的社会范围之中,长久地留存下来。

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是对待死亡的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中国传统哲学在生死问题上还提出了更高水平的思想:“生生不息”与“刚健日新”。它将个人生命与自然以及人类的生命结合在一起,而实现生命的永恒。这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宝贵的宇宙观与人生观。

(三)美哲学方面

美能使人愉悦。由于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不同,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差别比较大。这是美与真、善的不同之处。

在美哲学方面,西方美哲学强调“感性论”,重视对对象的逼真的描绘;中国美哲学强调“意象论”,重视透过形象表达内在的情感与意境。不同的美哲学在各种艺术(特别是绘画)中都有体现。

中西哲学的综合并不要求在美哲学方面的统一。然而,将西方美哲学的理念与中国美哲学的理念融合,会创作出具有两者优点的杰出的艺术作品。在中国,一些学习过西方艺术的著名画家,如徐悲鸿、刘海粟、傅抱石、林风眠、吴作人等人的作品,就是很好的范例。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也值得西方艺术家的重视。

总之,中西哲学综合的重要意义在于:

1.它综合了几千年来的东方智慧与西方智慧,从而形成一个世界性的较为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

2.它将推动各种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向专业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3.它将有利于形成较为完整的人类道德准则。

4.它将帮助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并推动世界各国的和平、合作与共赢。

5.它支持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原则,同时又提倡中西艺术风格的融合,以推动各种艺术的发展。

6.它将更加明确地把爱(或仁爱)作为人类共同的感情纽带。

7.它将使每个人感受到:虽然人的生命会终止,然而人的精神、贡献(不论大小)将与人类与大自然一起,永远地生生不息。

由此可知,中西哲学的综合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问题。本书只能说是提供了一个框架,它还需要更多学者,特别是年轻学者,不断地加以充实、深化与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