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在休谟和康德之间

在休谟和康德之间

时间:2023-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休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休谟对康德产生了重大影响。休谟和康德其实存在着很不相同的哲学思想的倾向和动机。康德对休谟的误读实为近代哲学中的一桩最大的公案。在1768年写给青年赫德尔的一封信中,康德对休谟作出了非同寻常的评价。休谟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对知识范围的限定,对康德产生了直接影响。休谟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康德承认正是休谟使他从独断论睡梦中醒悟过来。

休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休谟以后的哲学家都不得不来回答他提出的问题。休谟打破了哲学家的自信美梦。休谟对康德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哲学通过康德而具有了世界的意义。但是我们对休谟哲学的理解又不能局限于康德对休谟的理解方式和认可程度。休谟和康德其实存在着很不相同的哲学思想的倾向和动机。康德对休谟的误读实为近代哲学中的一桩最大的公案。罗尔斯说:

休谟怀疑论的关键是……它是某种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在与传统宗教生活方式的比较中,休谟完全明确地看到了这种生活方式。因此,休谟并没有简单地抛弃那种宗教:他用一种生活方式取代了它,而他似乎从来没有抛弃过那种生活方式。[9]

康德承认休谟的怀疑论打破了自己的独断论美梦。在1768年写给青年赫德尔的一封信中,康德对休谟作出了非同寻常的评价。他在信中写道:

我极其欣喜地预见到了这样一个时刻的即将来临,到那时,你的成熟的精神将不再受你年轻情感的温和冲动的驱动,你将抵达一种安详的境界,你将充满着一种平和的心情,那是哲学家的思辨生活,那种生活恰好是神秘主义者梦想的生活的反面……我满怀信心地预见到了展示你的天才时期的来临,这是所有心灵状况对其拥有者和世人最有益的时期。以我的理解,在这个时期,蒙田将屈就于卑微的低层,而休谟则雄居于至上的顶巅。[10]

虽然在新版《牛津哲学辞典》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评论:“其实休谟对康德第一个批判的影响是相当轻微的。”[11]但是休谟对康德的思想影响,进而对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思想影响是明确的。

首先,休谟哲学是哲学日常语言学派的古典人物。休谟在近代就完成了一次重大的哲学转向,从形而上学哲学转向日常生活话语,转向世俗世界。遗憾的是,休谟所揭示的真理要经历了两个世纪之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同。

其次,休谟是一位承上启下的转折性人物。休谟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对知识范围的限定,对康德产生了直接影响。我们几乎可以看到康德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几乎复述了休谟的基本见解。虽然休谟打破了康德的独断论美梦,但是康德仍然没有放弃对“科学的形而上学”寻求。康德的哲学尝试违背了休谟怀疑论的初衷。康德后来发展出一整套“辩证”思维方式,其实都是试图回答一个问题,超越于经验之外的知识的可能性或“形而上学知识的可能性”。

第三,康德的努力虽然不很成功,但是大大地刺激了他之后的哲学家们的自信心和尊严。因此,近代哲学的发展似乎更加偏离了休谟所指出的日常生活化的方向。

第四,休谟重视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常识的重要性,但是他没有把常识和理性对立起来。他反对理性的至上性和普遍性,但他不反对理性。这一点从休谟和卢梭的关系也得到了证明。休谟和卢梭曾经发生过激烈的争论。那场争论实际上代表着西方哲学和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休谟和卢梭也实际上成为影响西方近代和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最重要人物。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对两人作过有趣的评价:“休谟和卢梭之间的争吵成了象征,卢梭癫狂,但是有影响;休谟神志清醒,却没有追随者。后来的英国经验主义者未加反驳就否定了他的怀疑论;卢梭和他的信徒们同意休谟所说的任何信念都不是以理性为基础的,然而却认为情高于理,让情感引导他们产生一些和休谟在实践上保持的信念迥然不同的信念。德国哲学家们,从康德到黑格尔,都没消化休谟的议论……整个19世纪内以及20世纪到此为止的非理性的发展,是休谟破坏经验主义的当然结果。”[12]

第五,休谟的不可知论代表着反理性主义的方向。休谟实际上否定了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康德对休谟的解答,则是在更加精密的形式中对休谟观点的复述。诚如罗尔斯指出的那样:“休谟对现代科学和传统宗教与被接受的道德信仰之间的关系问题实施了一种激进的解决方案。康德不会接受休谟的解决方案……康德和休谟有些相似之处。康德也被我们的道德判断的多样性和冲突所苦恼;他指出,我们大家共同拥有的他称作‘共同的人类理性’是我们或多或少地依据相同方式作出判断的;甚至哲学家也无法拥有不同于普通人类理性原则的(道德)原则……康德又一次像休谟一样地认为,科学和道德相似:假如对休谟来说,它们包含着感性和感觉形式,那么对康德来说,它们都是理性形式,一个是理论理性,另一个是(纯粹)实践理性。当然这与休谟的怀疑论存在着根本的对立;但是其要点是,与把科学看做是理性的而把道德看作不是理性的现代观点——例如,维也纳逻辑实证主义——相比,像休谟一样,康德没有把科学提高到不利于道德思想和判断的地步。当然,康德调和科学与传统宗教以及被接受的道德信仰的方式从根本上对立于休谟的方式。”[13]

第六,当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是语言转向。这个转向源于休谟的常识性思维方式。休谟对形而上学语言的治疗,对人的实际生活的清醒意识,对人性基本倾向的明确认同,对人类的超人类(神圣)渴望的明确否定,对现代分析哲学的贡献,仍然有待于我们深入挖掘。

最后,由于康德对休谟哲学的严重误读,使得形而上学哲学在历史上增加了100多年的寿命。毕竟,形而上学哲学是一个应该完结的话题。这种完结虽然在马克思、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罗蒂等人那里一再地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然而,在休谟那里总是存在着一种关于它的最健康、平和而清晰的样式。

通过对休谟和康德的重新解读,我们呈现了一个古典形态的现代性哲学话语,并将揭示出这套话语同现在人们正在讨论的现代性话语关系:如果说,“形而上学”是一个多余的问题,那么休谟已经出色地抛弃了那个问题。如果说“形而上学”不是一个多余问题,那么康德已经出色地解决了那个问题,尽管一个从经验论出发,另一个从先验论出发。因此,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形而上学是否可能的?”问题在哲学史中都应该不是一个再值得我们给予追问的问题。我们应该跳出从休谟对康德的影响来评价休谟,而应从休谟对当代哲学的影响和启示来评价休谟。假如我们这样做了,我们便更加地接近了真正的休谟哲学。

总而言之,休谟是一位激进的怀疑论者和无神论者。休谟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康德承认正是休谟使他从独断论睡梦中醒悟过来。休谟对情感的倚重和对理性的批判使他成为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转折性人物。

参考书目

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

罗尔斯:《道德哲学史讲义》,张国清译,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

【注释】

[1]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韩震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527页。

[2]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11页。

[3]参阅John Rawls,Lectures on the History of Moral Philosophy,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p.143~144.

[4]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页。

[5]同上。

[6]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第4页。

[7]参阅Richard A.Posner,Overcom ing Law,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1995;以及Richard A.Posner,The Problematics of Moral and Legal Theory,Cambridge: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

[8]Immanuel Kant.Groundw 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trans.H.D.Paton,New York:Harper and Row,1964.P.403.

[9]罗尔斯:《道德哲学史讲演录》,张国清译,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2004年,第70页。

[10]罗尔斯:《道德哲学史讲演录》,第240页。

[11]参阅Ox ford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Simon Blackburn(ed.),Ox ford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96关于Kant词条的解释。

[12]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11页。

[13]罗尔斯:《道德哲学史讲演录》,第70~7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