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世界也是隐喻世界。只看到表象世界的重要性而看不到表现表象世界的手法的重要性也是片面的。
学术界认为,哲学思维是概念思维,他们在表象思维和概念思维之间划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甚至把表象思维从哲学中完全驱逐了出去。如果把这种见解应用到《精神现象学》,那么对《精神现象学》的主题就会作出纯粹概念的逻辑学解释。这同黑格尔写作《精神现象学》的意图以及《精神现象学》实际研究对象和使用方法是不相符的。
展示表象世界的主要方法是前概念的,概念隐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概念隐喻是对“意识的经验的科学”对象的形象表达。概念隐喻是表象思维的直接结果。表象思维是《精神现象学》的独特思维方式。它有这样几层含义:
(1)表象思维的对象是表象世界;
(2)表象思维是前思辨哲学的思维方式,隐喻概念是其重要手段;
(3)思辨哲学产生之后,它是与概念思维并存的非逻辑的表象思维。它既是概念思维的前提,又是概念思维的并列者、陪伴者;
(4)概念隐喻先于抽象概念而存在,在表象概念提升为抽象概念后,隐喻概念一直陪伴着抽象概念,仍然是哲学思维的重要手段。
从现象学的真实内容可以看出,黑格尔不仅大量运用诗意直观的表现手法,而且他关于精神形态的精彩描绘,直接来自于文学艺术领域的原形。甚至可以说,正是运用了这些诗意的表现手法,才使得精神现象的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成为可能。《精神现象学》呈现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隐喻世界。
当然,黑格尔对当时流行的“直观而诗意的”思维是持批判态度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对表象思维是一味排斥的。黑格尔说得很明白:“同样地,现在有一种自然的哲学思维,自认为不屑于使用概念,而由于缺乏概念,就自称是一种直观的和诗意的思维,给市场上带来的货色,既不是诗又不是哲学的虚构。”[6]黑格尔所反对的是“由思维搅乱了的想象力”以及由此而作出的任意拼凑。黑格尔不否认恰当的隐喻和合理的想象,否则他怎么会出尔反尔地在这里引用一个隐喻呢?“给市场上带来的货色……一些既不是鱼又不是肉……”,这不是一个直观的隐喻吗?
黑格尔在其哲学著作中,尤其在《精神现象学》中,对隐喻、反语、双关语、讽刺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不是偶然的。表象思维作为寻求真理的必要前提居于同逻辑的概念思维一样重要的地位。它们是交互为用、互相引发的。黑格尔是研究概念的哲学家,但没有抛弃概念之外的东西。黑格尔正是在《精神现象学》中给予表象世界以及表现它的方法以在哲学中存在的必要地位。如果没有表象思维,《精神现象学》就不成其为精神现象学了,没有表象世界就不会有后来的概念世界。没有概念隐喻,就不会有后来的思辨概念。即使在概念世界里,黑格尔还是使用着诗意的思维,使用着丰富的隐喻。比如,那新的日出,使精神世界焕然一新的日出;那黄昏,密那发的猫头鹰起飞的时刻;那姗姗来迟的哲学老人,人们是不会忘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