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行动及其特点
人作为物质存在的一种具体形式,也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人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存在于人生行动中、也实现于人生行动中。人生行动是人们运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去改造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过程。人生行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学习、工作、家庭、交友等,不过,无论什么样的人生行动,都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
1.客观性
人生行动是现实的物质过程,这不仅是因为构成人生行动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而且它还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人生行动的基本要素包括行动的主体、行动的对象和行动的手段,这些都是客观的、现实的存在。人生行动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人运用客观存在的工具去改变客观存在对象的原有存在状态,使其适合自身需要的过程。另外,人生行动不是随心所欲的,受到客观存在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人的体力和智力条件的制约。
2.自觉性
人生行动受到意识的支配,是自觉的行动。就是说,人们的行动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人们不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且也知道怎样做,为什么而做,做的结果是什么,这种结果对自己的发展和周围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自己对这种结果要负什么责任,它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又有哪些教训应当汲取等。这说明,人生行动是可控的。不可控制的行动不是自觉的行动,它不仅不利于自己的发展,而且对社会、对他人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3.社会历史性
人生行动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首先,人们以自己的行动创造了社会,也以自己的行动体现出了社会性的本质。任何人都具有社会性,任何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离开了社会,人就不能把自己同一般动物区分开来;离开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纯粹孤立的个人行动既不存在,也没有任何意义。其次,人生行动是历史的、发展的,在人生的历程中,理想是贯彻始终的,它是旗帜,是方向,也是极大的激励力量,但是,实现理想的行动却可以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
案例链接
被老百姓称为“身边的共产党员”的刘应启,1911年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路上,他两次强渡大渡河,三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老人前半生戎马倥偬,经历大小战斗一百五十多次。20世纪60年代离休以后的他“离而不休”,写下了100万字的读书笔记,到学校、工厂、农村、机关八百多个单位作报告一千余场次,成为革命传统的“播种机”;他扶危济贫,先后资助的特困学生、困难群众共计二百多人,累计捐出了40万元,虽是正军职离休、每月收入上万元,却至今都没有存款,老伴笑他是“穷光蛋主义”者;他以为人民服务为标准,支持社区工作,“关乎群众利益的大事要管,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管”;他不为个人家庭谋私利,不为子女提干、回城开“绿灯”;他不顾自己年迈体弱,义无反顾地加入抗洪保障分队,连续数日拄着拐杖,在大堤上指挥保障分队为抗洪官兵送茶送水。百岁老人刘应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认真履行入党誓言,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维护了党的形象。
议一议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人生的青年阶段,请说说自己在这个阶段上的行动特点是什么。
(二)人生行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人生行动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个体因素,二是社会因素,三是自然因素。
首先,影响人生行动的个体因素包括个人身体健康状况、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水平、思想道德品质等。
身体健康是人生成功的最重要的资本,是学习科学知识、追求事业成功、打造幸福家庭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或体弱多病,或肢体器官损伤、缺失,其行动一般都会受到某种限制。毛泽东号召青少年要做到“三好”,把“身体好”放在首位,其道理就在此。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个性心理特征对人生行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征,是影响人们知觉速度、情绪和动作反应快慢的因素。
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
——恩格斯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在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达出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不仅影响人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影响人们对待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还影响人们对待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能力是在人生行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完成某项任务、达成活动目标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和活动结果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
其次,影响人生行动的社会因素包括宏观的社会环境和微观的社会环境。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其人生行动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说,主要是受到一定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传统条件下,人们经济关系、现实需要、社会诉求不同,因而,其人生行动的内容和方式也就具有很大的差别。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广大青年的人生行动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同学们一定要努力避免狭隘自私、尔虞我诈等陋习的影响,一定要关注人生,服务社会,努力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准备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影响人生行动的微观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区、亲戚、朋友、同事等。人们都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但也更为直接地生活在微观的社会小环境中。社会小环境中的人际关系、价值观念及其成员的兴趣爱好和知识素养等对于人生行动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某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中,文化环境是影响人生行动更为深刻的因素。人的一生都要受到自己民族文化的熏陶,民族文化影响人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和审美情趣等,进而对人生行动产生影响作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所包含的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厚德载物、天人协调等文化传统激励着华夏子孙,成为中华民族屡经劫难而不屈并坚强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脊梁。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营造一个催人奋进、助人成长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尤其是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公民,就是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关系,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鞭策自己,脚踏实地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最后,影响人生行动的自然环境因素是指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系、动物、植物、土壤以及矿藏等。
人具有社会属性,也具有自然属性。人作为自然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而其人生行动不可能不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通过影响人们的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式,而影响人们的心理特征。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具有不同的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式,因而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行为内容、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也同样会发生变化。
马克思的好友弗·梅林在《论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曾举例来说明这种观点。他说,美国著名旅行家凯南在《西伯利亚的帐篷生活》一书中说,在堪察加半岛的北部,几乎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居民区,住着由40多个父系家族组成的科尔耶克人的部落,依靠驯养驯鹿为生。因为这种生产方式,他们不得不过着游牧生活。由于气候寒冷,很多人生病,无法治疗,这样对老者和病者,不仅本人痛苦,别人也无法照料,为此感到可怜。他们对于这些老者和病者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处死。他们并不认为这是惨无人道的做法,反而认为是出于恻隐之心。实际上,科尔耶克人是非常诚实、好客、大度和勇敢的。后来,大约有三四百科尔耶克人,由于瘟疫丧失了他们的驯鹿,被迫定居生活。他们居住在用海水漂来的木板建成的房屋中,从事猎捕鱼类和海狗。他们同俄国的农民、商人和美国的捕鲸人进行贸易。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的整个生活过程也发生了变化。凯南说:“这些从事商业的科尔耶克人,毫无疑问的是西伯利亚东北部最坏、最丑恶、最粗暴、最堕落的土人……他们生活残酷粗野,对任何人都不知廉耻,报复心强,无耻且虚伪。他们的一切都和游牧的科尔耶克人相反。”凯南说:“我对很多游牧的科尔耶克人怀着真正的、衷心的敬佩。但是他们的定居的家族却是我在西伯利亚北部……所见到过的最坏的人种。”
既然人的生存和发展要依赖自然,离不开自然,那么,在我们的人生行动中一定要适应自然,善待自然,按照自然的规律改变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人生存在于行动之中
个体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着人生行动,人们又通过自己的行动不断地突破这些制约,创造着自己的生活,历练着自己的人生。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
——《庄子》
人生,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它都存在于行动之中。要成就成功的人生,就必须行动。人生的理想、目标只有通过人的行动才能实现。不采取行动,只是把理想当成渲染自己的空洞口号,或者只是沉湎于纸醉金迷的物质生活,就会一事无成,就会失去真正属于人的存在的实际价值。
案例链接
在古老的森林里,阳光明媚,鸟儿欢快歌唱,辛勤劳动。其中有一只寒号鸟,有着一身漂亮的羽毛和嘹亮的歌喉。它到处卖弄自己的羽毛和嗓子,看到别人辛勤劳动,反而嘲笑不已。冬天就要到了,好心的鸟儿提醒它说:“快垒个窝吧!不然冬天来了怎么过呢?”
寒号鸟轻蔑地说:“冬天还早呢,着什么急!趁着今天大好时光,尽情地玩吧!”
就这样,日复一日,冬天眨眼就到了。鸟儿们晚上躲在自己暖和的窝里安乐休息,而寒号鸟却在寒风里冻得发抖,它悔恨过去,哀叫未来:“哆嗦嗦,哆嗦嗦,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沐浴在阳光中的寒号鸟好不得意,完全忘记了寒夜的痛苦,又快乐地歌唱起来。好心的鸟儿又一次劝它:“快垒个窝吧,不然,晚上又要冻得发抖了。”寒号鸟嘲笑地说:“不会享受的家伙。”
寒夜在北风呼叫中又来临了,寒号鸟又重复着昨天晚上一样的故事。就这样重复了几个晚上,大雪突然降临,鸟儿们奇怪怎么没有了寒号鸟的叫声呢?
太阳一出来,大家寻找一看,寒号鸟早已被冻死了。
议一议
得过且过是人生之大害。想一想,自己应该怎样克服懒散怠惰的思想。
人生行动是物质力量和内在精神的统一,是物质力量的外化过程,也是内在精神、道德力量的展示过程。行动是人生的起点,人生的历程要从这里起步,人生理想、目标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行动是人生的基本内容,要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就必须刻苦地学习和勤奋地工作,为社会创造财富作出贡献;行动是人生的老师,只有在行动中,才能认识和感悟人生,获得人生的智慧和能力,成为敢于挑战自我、挑战生活的勇士。
案例链接
16岁的王钦峰初中毕业时没有考上高中,就选择了去一家汽车配件厂打工。不甘于一辈子做普通工人的王钦峰也有一个拥抱未来的强烈愿望。学识的浅薄没有能够阻断他的求知之路,低微的工资也没有粉碎他的“技术梦”。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机械制图、电子电路、线路板设计知识,硬是在三年的时间里把这些技能“啃”了下来。
王钦峰喜欢钻研,至今他已累计完成四十多项工艺革新。他研制的防弧电路,破解了国内轮胎模专用电火花机床烧结难题;他独立设计的轮胎模专用三坐标测量仪、电火花去死锥机床等28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他研制的无阻电源,使机床节能达48%,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电费、材料费等共300多万元。
王钦峰是人生行动的强者,现在的王钦峰已经从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优秀工程师。他不仅是公司的十大股东之一,拥有过千万元的股份价值,还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议一议
为什么王钦峰会成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你是怎样在学习和生活中挑战自我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古今中外,大凡获得人生成功的人无一不是行动的强者,而那些在人生历程中的失败者,大多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筋力之士矜难,勇敢之士奋患。
——《庄子》
(四)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要敢于行动,因为万事开头难,只有踏出了第一步,才会有后面的成功。敢于行动依靠的是勇气。勇气,是在未知的道路中行走的坚定,是在落入困境后的坚持。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勇气过少是怯懦,勇气过多则是鲁莽。”
我们不仅要敢于行动,而且要善于行动,也就是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行动。盲目的行动只能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只有正确认识和掌握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可能成功;而违背客观规律,则会处处碰壁。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善于行动呢?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去行动。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即必然性,它体现着一种“必定如此”的趋势。例如,力学中的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是指一切物体在排除空气的阻力等条件下,都是以该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向地面下落,这是物质运动过程中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又如,当具备一定的土壤、水分、阳光、空气、肥料等条件时,遗传规律就决定了麦种撒到田里,必定长成麦苗并结出麦穗,绝不会结出西瓜或豆子来,这也是确定不移的,具有必然性。总之,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的联系;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事物固有的联系,即本质的联系;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联系。
案例链接
有一天,小花猫看见老黄牛在耕地,小花猫问:“黄牛伯伯,你这是在干什么?”老黄牛告诉小花猫说:“我在耕地种庄稼,要吃大豆就种大豆,要吃南瓜就种南瓜。”小花猫急忙回家,拿来锄头挖了许多坑,把钓来的鱼种在坑里。从此,小花猫每天守在坑旁边。可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小鱼还是不发芽。小花猫气得胡子直翘,可是它始终不知道错在哪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客观规律,违背它、藐视它,就会遭到惩罚。小花猫的种鱼行为违背了生物生长的客观规律,因而不可能成功。
议一议
小花猫犯了什么错误呢?请结合实际谈谈应当如何避免犯小花猫这样的错误。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这是我们善于行动的可能性条件。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大量的外部现象,可以认识客观规律,并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即应用客观规律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社会谋福利。人们要想在活动中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成功,就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案例链接
《庄子·养生主》中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当他将屠刀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至极。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这么高超呢?”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喜欢探究规律,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庞大的牛。等到有了三年的宰牛经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不再是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件!我宰牛多了以后,就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什么地方不能下刀。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连的空隙之处,这样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文惠君听了庖丁的一席话,连连点头:“我听了您的这番金玉良言,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啊!”
不仅仅是“庖丁解牛”,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应探求事物的规律,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行动中,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