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到政权

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到政权

时间:2023-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清朝有一位考据学者崔述,著 《洙泗考信录》,逐条考证《论》、《孟》的记载,目的是 “表卫道之功,以正流传之说。”孔子的一生是以悲剧结束的。齐国原是周初姜太公的封地,鲁国原是周公儿子的封地。政治家活动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没有政权,墨翟不行,孔夫子也不要妄想。

清朝有一位考据学者崔述,著 《洙泗考信录》,逐条考证《论》、《孟》的记载,目的是 “表卫道之功,以正流传之说。”他认为经过秦始皇焚书,孔孟典籍焚烧殆尽,今日所传儒家经籍,尽是思、孟之功。崔述认为孔子是其弟子吹出来的。“孔子……位不过大夫,然亦仅数年矣,权不过听一国之政 (按:不过百万人口),然亦仅数月耳,其德泽初未布于天下,虽圣与尧舜,后世何由知之而遵守之。然乃能继尧舜禹汤文武之统而垂教万世者,皆门弟子相与羽翼而流传之也。是以战国之时,人皆鹜于功利,纵横之徒方盛,杨墨之说肆行,而孔子之道率以不坠。”“如果后世学者只据两记(《礼记》、《戴记》)百家之言,就不知孔子真面目。”

孔子其实是个失败的政治家。春秋是个霸政时期,人道主义也好,忠恕之道也好,泛爱众的仁道也好,中庸之道也好,不论诸侯、大夫,并不听孔子那一套。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天下无道,不仅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大夫出,而且陪臣居然执起国命,秘书或秘书长当大权。孔子也想拨乱反正,自命如 “有用我者”,“三年有成”。但他当地方官,无大建树;听一国之政只有几月而已。周游列国,一事无成,连亲信弟子子路在反对政变的斗争中也不幸身死。所以孔子也同意一些隐士的批评:“累累若丧家之狗。”

孔子的一生是以悲剧结束的。他周游七十二国 (历卫、陈、曹、宋、郑、蔡等较大的国,实际是今河南省及邻近边区),在外流亡14年,到处受排斥。历七十二个国君都无人任用。荀子在 《王霸》中称 “仲尼无立锥之地”。春秋时晋、吴、秦三大国孔子都没去求官。

表1-7 孔子政治失意年表

孔子以一个失意的政治家和穷困的教育家结束他的一生。所以庄子概括其一生是 “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让王篇》)一度是任人杀戮和侮辱的 “士”。孔子之成败,同春秋形势和士的社会地位攸关,虽同个人的性格和人格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决定性的。

孔子的政治宏图原是想在齐鲁建立自己的政治据点,在躲躲闪闪的态度下答应出助阳虎,然而阳虎事败出走。后来孔子要在鲁国站稳脚失败,才过问国政几个月 (一说三月)便离开鲁国去齐国,企图按鲁国的政治生态改变齐国 (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齐国原是周初姜太公的封地,鲁国原是周公儿子的封地。但一到齐国,便受到齐国宰相晏婴的反对。齐景公要赐孔子采邑,晏婴反对,认为孔子的错误是夸夸其谈,挑拨离间,礼节繁琐。景公于是不冷不热地接待孔子。孔子听到景公不能给他官做,米还未淘好,捞起来便走 (接淅而行—— 《孟子·万章下》)。据后来晏子分析:孔子周游列国无功而返的原因是孔子比国君强。晏婴说:“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君不如阴重孔子,设以相齐,孔子强谏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君勿纳也。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去鲁之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间。”(《晏子春秋外编》)这一段记载未必可靠,因为孔子在鲁生活时,鲁君已失去政权,不是弱主强相了。孔子与晏婴自有心结,晏婴攻击孔子夸夸其谈,孔子攻晏婴有二心,其实是地方实力与外来政治人物矛盾之故。

孔子对自己的 “不遇”是以潜龙自况。他在 《易传》中解释“潜龙”是 “不易乎世 (不改变主张),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 (避)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文言》)自己的主张不见用就韬光养晦,隐居避世。虽然孔子周游列国14年,“居是国必闻其政”(《史记·田叔列传》),但不能得到重用的一个原因是机遇。荀子在300多年后,就曾假托孔子的话预见孔子死后一定会扬名。《荀子·宥坐篇》记载:孔子师徒被困于陈蔡边境时绝粮,子路问老师,人们都说善者的回报是福,恶者的回报是祸,老夫子累德、积义、怀美,好事都做尽了,为什么还没有重用您呢?孔子答道:你真有所不知,你以为有学问的人便会被重用吗?比干不是挖出心脏给纣王看吗?你以为忠心的人便会重用吗?关龙逢不就被杀吗?你以为向国王上建议书的便会重用吗?伍子胥不就被斩了脑袋挂在东门之外吗?“遇不遇者时也 (机遇),贤不肖者材也。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由是观之,不遇世者众矣。何谋丘哉。……苟遇其时,何难之有。”孔子问子路:你怎么知道我今天隐姓埋名日后不会天下扬名呢?(汝庸安知吾不得之桑落之下。)孔子把自己比喻为生于森林的芷兰,不会因为无人而不香,只是孤芳自赏而已。没有机遇是事实,但在鲁、在齐甚至在卫也曾有过当官当顾问的机会,也有一些弟子当了贵族的家臣或采邑主,问题是没有取得国家政权。政治家活动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孔子也明白自己没有大富大贵,其道不行。

《孔子家语》载,孔子曰:“以富贵而下人,何人不尊;以富贵而爱人,何人不亲。发言不逆,可谓知言矣。言而众向之,可谓知时矣。是故以富贵而能富人者,欲贫不可得也;以贵而能贵人者,欲贱不可得也;以达而能达人者,欲穷不可得也。”(《六本第十五》)富贵者发言权大,含金量高,要富得富,要贵得贵,人孚众望。社会地位和财富十分重要。

刘安主编的 《淮南子》一语道破关键是 “使居天下之位”问题。“孔丘、墨翟,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口道其言,身行其志,慕义从风,而为之服役者不过数十人,使居天下之位,则天下遍为儒墨矣。”(《主术训》)没有政权,墨翟不行,孔夫子也不要妄想。孔子的弟子不过是大夫的家臣,最多也不过是邑宰,没有多大的政治能量。孔子当年做官,权在季氏、阳虎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