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低调的生活态度

低调的生活态度

时间:2023-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没有大圣人的架子,连大知识分子的架子也没有。不过孔子讲究中庸之道,适可而止。孔子此处的礼即指 “度”,到孟子学说便是 “权”。②石门一位看门的人说孔子是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可见孔子之为人广为人知。儿子先孔子死,孔子以薄棺葬之。

孔子没有大圣人的架子,连大知识分子的架子也没有。

1.日常生活

①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述而》)(体态舒适,神气安详)

② “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述而》)粗米饭,清淡饮食,简单的铺盖,曲着臂当枕头也可以睡觉,不要求享受,但 “乐在其中”。因为 “奢则不逊,俭则固。”(《述而》)一个人奢侈便趾高气扬,节俭显得谦恭。所以孔子即使去捕鱼也只是用钓不用网,要捕鸟不等鸟归巢后去射,不追求大获,因为生活的要求不高。

③对人态度, “温而厉 (严格);威而不愠 (平易);恭而安(外貌严肃,但心境舒恭)。”(《述而》)不过孔子讲究中庸之道,适可而止。这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论异曲同工,亚里士多说聪明的过度便是狡猾,老实的过度便是愚蠢,快乐的过度便是放荡,豪爽的过度便是挥霍,节约的过度便是吝惜。孔子也认为 “恭而无礼则劳(恭敬而无礼便是徒劳失态),慎而无礼则葸 (过分小心害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率真太过分便成为攻击)。”(《泰伯》)孔子此处的礼即指 “度”,到孟子学说便是 “权”。反之,“狂而不直 (狂而不能率直),侗而不愿 (幼稚而不能恭顺),悾悾而不信(外貌老实却没有诚信),吾不知之矣 (这样的人我是不赞成的)。”

在乡村与乡民不侃侃而谈,在宗庙、朝廷,出言谨慎,与官场人物交往不卑不亢。“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乡党》)如果国君在场,一副恭敬的样子。

2.世间隐士对孔子的评论

①一位荷蒉 (背着席袋)的人走过孔子身边,听见孔子正在敲着磬,他引诗经的一句诗说: “深则厉,浅则揭”,如果没有人赏识,也就罢了。诗上的意思是如果水太深,那就不脱掉衣服过河,如果水浅,可以脱了衣服才过去。(《宪问》)

②石门一位看门的人说孔子是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宪问》)此时正是孔子师徒离开鲁国,夜宿于石门。早晨起来,看门人问子路从何处来,子路说从孔家来。门人随口说道:“就是那位明知办不到偏要干的那位先生吗?”可见孔子之为人广为人知。

3.孔子的自我检讨

①侍于君子有三愆 (过失):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不当说的时候要是说了便是暴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该说时不说便是隐匿),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不看对方脸色说话便是盲目)。(《季氏》)荀子解释此话的意思是不傲、不隐、不瞽。

②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教;疑思问;念思艰;见得思义。”(《季氏》)这九思的行动总结十分精辟。观察要求深刻,调查要动脑筋,脸色要温和,容貌要严肃,说话讲信实,做事讲专业精神,有疑惑就得问清楚,发怒要想到后果,见到利时要想想是否合理。

4.生活节制

孔子认为君子有三戒,这三戒,很有指导意义。“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贪得无厌)。”孔子只有一个妻子,周游列国14年,大概妻子留在家里,只生了一子一女,女儿许配给学生公冶长。该生虽然吃过官司,坐过班房,但孔子爱才不爱富贵。儿子伯鱼,跟着父亲学习,首先教他学语言,从 《诗》入手,“不学诗,无以言”。待人应对,运用雅言。儿子先孔子死,孔子以薄棺葬之。孔子在外14年,为官也4载,并无绯闻,子见南子,反对者借题发挥。南子大权在握,坐拥美男子如宋朝 (孔子在 《论语》中也赞其美)等诸面首,总不会垂青这位年过半百的穷儒。孔子中年以后,温良恭俭让,主张“和”不理斗。到了老年,淡泊自守。吴晗曾说过:“贪污无代无之,竟与史实同实。”淡泊如孔夫子者,足为万世师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