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春秋》的历史作用

《春秋》的历史作用

时间:2023-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春秋》一书,今本只有18000字,在儒家典籍中十分重要,据说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春秋》,天子之事也。”因为《春秋》的历史作用是拨乱反正,这话出自司马迁。《春秋》虽然被后儒誉为 “春秋之笔”,实际也不是没有立场的,或者坚持′“中间”立场的。

《春秋》一书,今本只有18000字,在儒家典籍中十分重要,据说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孔子自己也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孟子·滕文公下》)孟子对 《春秋》的评价很高。“《春秋》,天子之事也。”(同上书)“《诗》亡然后《春秋》作”,就是说 《春秋》一书是继 《诗经》的编辑思想 (王权主义)来刊发的。因为 “王者之迹熄而 《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当时有三部著名的史书:晋之 《乘》,楚之 《梼杌》,鲁之《春秋》。其事则齐桓 (公)、晋文 (公),其文则史”。(《孟子·离娄下》)

先秦儒家十分重视 《春秋》,孔子弟子子夏是主要传授孔子学说的及门弟子,子夏规定对 《春秋》的传授,必须一字不改。因为《春秋》的历史作用是拨乱反正,这话出自司马迁。

司马迁在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计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夫 《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善善,恶恶,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如此重要。所以子夏之徒,不能改动只字。

司马迁在 《史记·孔子世家》说:“至于为 《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可见是整理鲁史而不是 “作”,孟子也称 “成春秋”),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弟子受 《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 《春秋》,而罪丘亦以 《春秋》。”

孔子重视 《春秋》,因为这是他的王道案例汇编,而不是重视他的课堂讲授(《论语》),但是后学却把 《论语》奉为主要经典,也许连孔子也没有想到。德国有个黑格尔,指斥孔子理论没有思辨材料,只有具体案例,黑格尔不懂汉文,焉知 “伐、侵、围、灭、入、师、战、取、救、败、降、克、溃”这些概念的深远意义,大概当年欧洲耶稣会来华教士,如利马窦者流也未必能信、达、雅地翻译这13个概念。

历史是胜利者写的,成王败寇不免。尽管有人也标榜中立的立场,但都能摆脱 “大骂小帮忙”或 “小骂大帮忙”这一历史辩证法吗?《春秋》虽然被后儒誉为 “春秋之笔”,实际也不是没有立场的,或者坚持′“中间”立场的。孔子不是胜利者,甚至是失败者,他开始要用鲁史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正是他在司寇位上受到排挤打击之时,动笔开始又是 “厄于陈蔡”的绝境。但 《春秋》之笔有曲笔也有直笔,曲笔是面对周围的政治人物,“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孔子还要考虑自身的安全和生计。当然也有直笔的一面,直斥乱臣贼子,这些朝野的共同敌人,孔子可以面不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