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难懂,孔子晚年读易,花了4年时间,把串 《易经》的牛筋弄断了三次,可见难懂。他是经过这翻功夫,这才撰写 《易传》的。他还后悔,如果50岁以后便读 《易经》,大概错误便少一些了。
被认为 “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因何编撰起 《易传》,成为第一个解说巫经的经师?为什么深信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的孔子,对64别卦中,有45卦讲祭祀筮辞,却情有独钟,难懂。欧阳修(1007~1072)、崔述(1740~1876)、康有为(1858~1927)、顾颉刚(1893~1980)这些著名学者都先后怀疑过了,为什么欧、崔、康、顾之说迄未为儒门弟子接受?难懂。只能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仍然假定 《易传》的作者是孔子。东周时与 《周易》同时的筮书还有 《连山》、《归藏》,此二书已散佚。
《易经》第一句只有五个字:乾元亨利贞。殷周之交,未有句读,更未引进标点符号。这5个字有4种排列组合。本书前面已有举例。
姑勿论这5个单字的字义如何,就整句而言,一般理解这是卜筮之辞。但春秋时代,鲁国的武姜就把它解作四德。这就无怪有目可查的论文、专著,对这2.4万字的研究论文,可以达到3000多篇。这类文章,堪称大块,一方面也显出本书难懂,另一方面也说本书易懂。
抗日战争时期,林语堂先生从海外归来,行装甫卸,撰文提倡读经。说:“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文章标题是 “啼笑皆非”。郭沬若先生反对读经,说 《易经》原文是“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文章标题叫 “啼笑皆是”。无怪顾颉刚先生不无感慨地说:“《易经》中所说的话,不但我们不懂,即做 《周易》的人也不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