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4年10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宣传唯物主义、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思想斗争。自“五四”运动以来,长期受着美帝国主义扶植、成为买办资产阶级第一号代言人胡适,通过对政治社会问题乃至哲学、历史、文学等各方面的“研究”,企图建立一套“理论”来反对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为了清除这种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的流毒,特别是在上层知识分子中的影响,对于推进当前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肯定是有重大的革命现实意义的。
这次全面展开批判胡适思想,在一些研究机关和高等学校里,投入战斗的有各方面的专家,也有刚进大学的青年学生;采取的形式有报告会,有讨论会,有集体的创作,有个人的研究;同时范围并不限于哲学、社会科学的有关部门,因此这场斗争所涉及的问题是非常广泛的。不到一年,全国各种报刊发表了无数篇长短论文。过去三联书店曾选印这一方面作品,陆续出版了八辑论文汇编,近二百万字。全国各地,如河南、浙江等地的新华书店,也各有选本发行,此外没有收进这些集子里的文章也还不少。这次出版的《胡适思想批判论文选集》,大体是在过去三联书店出版的八册《胡适思想批判》的基础上,从批判胡适的世界观、方法论到各种专门的学术领域,乃至他的反动政治思想的表现和实质,按问题的性质,重新精选并作了有系统的安排,适当地注意到避免内容的重复。其中也有在三联书店出版的八册《胡适思想批判》以外带有专门性的论文,如陈玉森先生在《中山大学学报》1956年第一期上发表的《批判胡适的〈戴东原的哲学〉》。全书共选论文十六篇,分量并不算多,但是基本上反映了这次批判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意见,所以值得向读者介绍。
从这些批判的论文中,读者可以比较全面地看到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胡适为代表的买办资产阶级文化人如何贩卖帝国主义的哲学,怎样狡猾地结合中国的各种学术研究来从事反革命的宣传,从而认识到彻底肃清反动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流毒是如何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实践证明,只有从中国当前的革命实际问题出发,有的放矢,系统地掌握材料,经过深入的科学分析,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其中重要的作品,如胡绳同志写的《唯心主义是科学的敌人》一文,通过“论胡适派思想对科学的曲解和污蔑”,指出“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能够指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向前发展的完整的理论”。这是一篇富于启发性和指导性的文章,它的意义不仅限于对胡适一派实用主义的批判,而且进一步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才可能产生真正的社会科学。范文澜同志在《看看胡适的“历史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一文中,针对着一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中国成立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严重缺点——不脱胡适派考据方法的影响,“把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变成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又是最确切不过地结合一部分旧知识分子的思想情况,特别是学术观点的改造而提出的很好的例子。李达同志所写的《胡适反动思想在政治上的表现》,把胡适的政治思想,按“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的两个阶段来说明,在“五四”以后,又划分为《努力》周报时期、《新月》月刊时期和《独立评论》及其以后的时期来分别地加以研究,这种根据不同历史时期阶级斗争的特点,来分辨反动思想所表现的不同面貌,无疑对于读者了解我国现代革命的复杂内容和曲折过程是有所帮助的。艾思奇同志写的《胡适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反革命性和反科学性》,从哲学根本问题出发,充分揭露了实用主义的真面目就是“主观唯心论,不可知论,庸俗进化论”。在专门学术领域内,侯外庐同志写了《从对待哲学遗产的观点方法和立场批判胡适怎样涂抹和污蔑中国哲学史》,指出胡适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主观意图是“用欺骗的方法能把好的变成坏的,又能把反动的变成进步的,一切都服从于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方法的方便”。何其芳同志写的《胡适文学史观点批判》,揭露了他否定我国文学遗产的两个手法:第一是他完全不顾我国文学的传统和特色,第二是他完全不顾历史和人民对于我国许多杰出的作品的肯定。凡是他认为有和西洋文学的不同之处,就一定是中国的文学的“幼稚”;凡是他不能理解的作品都断言它“没有文学价值”或“见识鄙陋”。金岳霖同志写的《批判实用主义者的世界观》,是发掘胡适反动思想的鼻祖、解析他衣钵相传的美国杜威一派思想的论文。本书最后一篇黎澍同志的《胡适派所谓民主政治思想的反动实质》,指出了胡适派的道路和孙中山以及其他许多民主主义者的道路是完全相反的,他是共产主义在中国的最早和一贯坚持到底的敌人。上述这些论文的丰富内容,当然不限于所介绍的只鳞片羽,同时本书还有一些作品,我们没有提到。总之,通过这册《论文选集》所提供的资料,对于研究中国现代思想史的各个方面,无疑都是有所帮助的。特别对于目前贯彻“百家争鸣”,深入开展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批判的同时,通过这册《论文选集》的阅读,可以戳穿一批反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标榜“为学术而学术”的骗人的幌子,防止孤立地、静止地研究任何科学的非政治倾向,肯定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至于读者发现《论文选集》中某些专门性的个别问题可能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或者感觉到有的部分难免只是提出问题,在论证上有不够充分的地方,但我们也可从此得到启发,独立思考,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相同的学术阵地上,把资产阶级思想的批判更提高一步。
【注释】
[1]本文原载于《读书》1959年第9期,又载于《胡适思想批判论文选集》(三联书店,1959年)。——编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