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由的实现

自由的实现

时间:2023-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精神哲学》的基本命题是:精神是自由。自由是对绝对理念的知,这是最高贵最完满的生命。从主观精神到客观精神再上升到绝对精神的过程,可以用“自由的实现”来描述。自由在伦理国家之中得到了高度的实现,但作为纯粹客观的国家由于和人的主观性相异,是一种不同于人自身的东西。黑格尔的自在之物向自在自为之物的转变与此很类似。这就是通向自由的道路。自我认识,是黑格尔自由概念的基础。

《精神哲学》的基本命题是:精神是自由。是自由使得精神真实。而自由就是理解大全,就是神,是把一切环节都包含在自身之内的无限性。自由是对绝对理念的知,这是最高贵最完满的生命。

黑格尔将精神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主观精神仅仅是内在的、片面的,客观精神则拥有相反的片面性,即它仅仅是外在的,缺乏意识和主观性。主观精神(灵魂、感知、理智、欲望、知性的精神等有意识的、个人的主观性精神)和客观精神(家庭、道德法则、国家的精神)作为两个对立的极端出现,其中每一方都限制着另一方。精神由于其本性是无限的,因此它必然会超越有限的主观性和客观性,超越二者之间的分裂,成为无限的和绝对的精神。在最后的绝对精神中,包括了主观性和客观性这两个方面,它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主体和客体在这里是同一的。绝对精神只以精神本身作为它的客体,它就是精神对它自己的沉思。绝对精神在艺术、宗教和哲学的形态里显示它自己。

从主观精神到客观精神再上升到绝对精神的过程,可以用“自由的实现”来描述。自由在伦理国家之中得到了高度的实现,但作为纯粹客观的国家由于和人的主观性相异,是一种不同于人自身的东西。因此在这一点上,人的自由是不完全的。绝对精神必须是最终地、永远地取消了一切他物的精神,也就是在自身中看到全部存在的精神,这才是完全的自由。而只有在艺术、宗教和哲学中,人类的精神才达到了无限。当然,在这三个阶段中,也存在一个逐步上升的阶梯:在艺术和宗教领域内,有限性的痕迹仍然依附着精神;只有在哲学中,它才是自由和无限的。哲学是唯一绝对适当的理解永恒之物的形式。

在《精神哲学》的最后,黑格尔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似乎黑格尔又回到了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神”是“思想的思想”,是自我认识。黑格尔的神也是绝对的自我意识,是思想的思想,但黑格尔和亚里士多德是有区别的。

亚里士多德的“潜能”(dymamis)和“实现”(energeia)的观念影响了黑格尔。黑格尔的自在之物向自在自为之物的转变与此很类似。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质料是潜在性,形式是现实性。质料潜在地是任何事物,它是万物的潜在性,它只有取得形式才能获得现实性,才能变成一个事物。可以说,形式是现实性。无机物处于存在的底层,接着是植物、动物、人类等等。万物都希望成为更高的形式。而这种朝向更高形式的运动,就是世界生成的原则,就是目的。形式是推动力,是促使事物运动的活力。目的自始至终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起作用。比如种子是开始,而树是目的。树已经潜在地存在于种子之中。在猿猴中已经潜在地存在着人的形式。最后,在人这里,它才成为现实。如果不这样规定,那么生长现象就是不可理喻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的实现活动是一个自然的目的论过程(种子变成树)。

而在黑格尔这里,也把潜在或潜伏的事物叫作“自在”的,把凡是现实的事物叫作“自为”的、展开的。这和亚里士多德类似,是一种发展和转变的理论。但是黑格尔并没有毫无改动地接受亚里士多德的观念。黑格尔的潜在并不完全等同于亚里士多德的质料,他的“展开”也和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不同。黑格尔的实现活动是一个历史的目的论过程,精神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历史过程。黑格尔是一位历史主义者,他认为人性在历史时代的演进中会发生变化。他的思想一直有巨大的历史感作为基础。人的意识发展的每一步都沿着曲折的道路,摆脱限制自身的无法认识到理性的力量和固有的本性,走向把自身看作既是理性又是普遍的精神。这就是通向自由的道路。而这种成长过程在《历史哲学》里也有类似的描述。获得绝对知识的过程和“历史的目标是自由”是相关联的。自我认识,是黑格尔自由概念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