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退缩回来又是疑虑重重:这难道不是自大狂吗?在日常的、属于人的生活中,没有见到谁不在了,天就塌下来了。可怜的、终有一死的人又怎么能担负那么重大的责任呢?可是我们已经出生了,我们就不可能再退回去,这就是后无退路。活下去结果都一样,就是死。前面也是一条绝路。我们要活下去就只能是无中生有,而世界、天地万物就时时处在无中生有的过程中。生是同时并生的。否则,我们自己就只有退回到终有一死的角落里,而天地万物也只不过仅仅是我们旅途中的场所而已。这完全就跟自己是无关的。这也并非是直觉主义或者神秘主义,而是真实情况的描述。只有在把源头或者本源当作是独立于真正的自己以外,并且它们之间只存在着单纯的思想关系或认识关系的时候,才会有直觉主义或神秘主义的怀疑。
在追寻着永恒的理想的时候是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的。如果我们把永恒的东西只是设定为不死,或者设定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在这样的设想当中,我们可能就会去寻找永恒的形式,而且这个形式自身是固定的,永远如此的。相比于这个固定的永恒的形式,对照我们自身来看,我们自身就是时时处在变化之中的,而且我们自身是终有一死的。因此我们自身就从这个永恒的固定的形式中脱落下来,或者脱落得仅仅剩下肉体,而永恒的形式与灵魂相伴。这样我们生下来就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而是灵魂不得不囚禁于肉体之中。我们在活着的时候追求永恒,永恒又在我们自身之外,对于我们来讲是超越的。我们不可能用肉体或者附着在肉体上的感官来追求这个永恒的形式。我们在动,永恒的形式是不动的。我们自己和永恒的形式之间就会有差异和差距。从我们自身来讲,我们能够做的最高的事情就是去认识和思考这个永恒的形式,而不能成为它,不能直接做到永恒。中间剩下的唯一关系就是去认识和思想。而从那自身就是永恒的形式本身来看,它自身是恒久不变的,是唯一的,是推动所有其他东西的运转而自身不动的,它是以自己为对象思考自己的思想。这也给了我们认识和思考它自身的可能。而我们对它的思考和认识用的是我们身上最高贵的东西——灵魂、理性。因此这样的永恒就不是能在此生降临于我们的。如果说我们也是永恒的话,那只能是我们的灵魂,它一直在永恒的理念世界了。在这里没有什么“活”的概念,这里是永存的。因此如果说我们的认识和思考是一种学习的话,那么这种学习就是在学习死亡,我们活着最好的事情就是去学习死亡[5],为死亡做准备,为灵魂最终回到永存的理念世界做准备。因为只有死亡能够彻底满足这样的永恒要求。或者我们进行永恒的沉思,但我们实际上并不能做到,那个只有世界的第一因才能做到[6],那就是神。
在这种思路中,人与永恒之间因为仅仅只有认识和思想的关系,所以强化了形式自身的永恒性;而又因为永存的形式自身,而强化了只能有认识和思想的关系,而不能再有进一步的关系和可能。按照我们前面一直顺下来的思路,这样的一种想法实际上是被那条死亡的鸿沟挡住了,就好像走到这里就像是走到了世界的边界和终点一样。他们止步于此,停留在死亡的永恒性上,而没有再继续前进,没有再往前走一步,没有再看看死亡的背后究竟是什么,究竟还会有什么。如果他们再向前走一步就会发现:死亡的绝对否定性要求实际上是我们自己的要求,那个永恒的理念世界和神自身就是我们真正的自己和天地万物真正的自己。他们停留在了半途中,停在了另一半的边界处。他们在虚无面前得到形而上学,留下的是躲在一边的沉思结果。而我们可以做到的并不仅仅只有这些。我们并不严格地区分肉体和灵魂,我们还是完整的人,我们也不是仅仅坐在那里沉思,而是按照永恒的要求改造我们的生活。真正的自己觉醒起来以后,要自觉到我们的任何一刻时间和任何一个角落,从约束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开始,改造和转化我们未经触动的生活,在日常的、实际的生活中作一个神——我们叫作圣贤。因此他们在思想中构造出一个形而上学,我们却是在实际中实现真正的形而上学。我们这里的思想同时就是行动。我们不是仅仅去思考存在是怎么一回事情,而是思考应该存在的是什么,同时切实地把它实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