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是为人,道自是为道,而孔子之志“大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大道是谓何样之大道?是为大道,是必当有大智。智为何?道为何?大智为何?大道为何?人类生于宇宙,立于天地之中,万物人为尊。人生行走,人际共处,人间互动,天地万物,人生进取,人类进步,为人之道,当以何为至要?何为大道?何为大智?此之大道大智大道理存于天地之中。天地人和,人在其中,必要思之恒久,而久思必自得自明。
此之疑,常在心里想,常在脑海里思索,伴随我半生。这些疑虑果真必是可致而不可求的吗?这些疑虑直至我动迁搬家租房子时方略有所得。当时,我正抱长病在身有年,天天吃药。体质很虚弱,病如央子,体如孺妇。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搬了六次家。这是在我搬到第三次所租的房子居住时而发生的事,当我住上这所房子以后,才知道这房子已久的一些事情。即使是我在病中,那些事对我也没有太多的伤害,但却引发了我的感触,触动了我的灵感,使我对人生的许多问题,进入了冥思遐想的苦苦思索之中。而在这迷茫的混沌之中,我渐渐清醒,并从这迷茫的苦闷中挣脱出来。
当时,“非典”刚刚过去。我所租的老旧的平房是很久无人居住的,又破又脏,门窗都钉得死死的,屋子里漆黑一片。房子脏破无妨,收拾一下即可;屋子黑无妨,门窗打开便是;无人居住也不怕,而且,那时全城到处都动迁,很难租到合适的房子,加之“非典”横行,人们也不愿意出租房屋,使租房更难。所以房子就这样租了下来,房屋的租金是很便宜的。这所房子的布局和其他的房子不太一样。房子一侧的房子早已倒塌,房子另一侧的房子和其他房子的门都是向里开的,而唯独这所房子的门却是孤零零的朝外向着大道开的。而这条较宽的泥土大道直达三百米之外方才有较多的人家,并且道路两侧都是一些老的并不太大的小企业单位的老旧围墙及木栅栏,站在屋里向外望去便有一种人烟稀少而荒漠凄凉之感。到了晚上,在黑夜的星空里,不知从哪里飞出来满天的黑鸦鸦如黑蝴蝶一般漂浮的蝙蝠。在这所房子的侧面稍往后一点的马路对面,有一户独门独院,住着一对也是因动迁而租住在那的五十几岁的中年夫妇。
在我住进这所房子的第二天,其夫妇二人即向我告之,这所房子死过人,有一个老太太被他的儿子活活砍死在家里。我听完之后,并没有在意,没有当一回事,一笑而了之。家里死人,这样的事也是常听说过,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即使是不怕,但是到了夜里,也不是一点也不会不想。而秋冬之夜,清冷且长,夜风呼啸,野猫在外面嘶叫,老鼠在房梁上窜动,房子又破,棚顶、墙壁、门窗到处都是破洞。我染病在身,身体虚弱,坐在家里想此,室内则弥漫着恐怖的气氛。而这样的情形对于病者则有所不利,对病患之身也的确有所不便。当时,屋子还没有收拾好,临时睡在外屋,到了深夜一至两点时,被不远处两个人悠悠清楚的说话声扰醒。这两个人足足讲有一个多小时,听话听音,好像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最终是被一住户人家忍不住给骂走了,真是鬼有求食,夜有说鬼。纵使“鬼有好鬼,人有恶人”,都是人的捉弄。“妖由人兴”,没有鬼,只有人。只有人闹鬼,没有鬼闹人。人的心术不正,邪气满身,骗财骗色,欺弱怕强,祸害人众。故此,人要身有正气,心有正义,刚正高贵,而使妖邪不能侵,使人自是不怕鬼了。屋子渐渐收拾好了,屋里亮堂了,漏洞也堵上了。这个妇人也常来窥视,她看我的病,说我虚病有,实症也有。这一点还真让她说着了八九,当时大夫诊病号我的脉,也说我是全实全虚的脉。我屋里写着“鬼有好鬼,人有恶人”。她来看到了,脸色很不好,表情极不自然,说我挺厉害,不是一般的人的鬼话;看到我屋里放着一把木匠用的手锯,她也问上一问;有时我干脆不让她进屋,赶她出去。有一次她对我说:屋里有老鼠,我把门关上,郑重地对她说:老鼠冬天都冬眠。
古人有“七情”之论,“恐”为七情之一,有“恐则思”,“以思治恐”之理。因此,我便每日晚上吃罢晚饭,即闷在家里不出去,思考一些问题,看一看书。这样,在秋冬之际,大约是在十一月份,因为思索的一些问题,很专注,很连贯,也很顺通,一环套一环,一个连着一个,我便一鼓作气,在家闷了共有四天没出家门,本书中第四章“精神”之内容,便是这四天所得。我究竟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即人的精神全貌和精神的良性运动发展,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既然这些已经展现出来,那么精神的能动力、能动性与调整机制又是如何?这个问题决不能陷入哲学的泥潭。我在日记中写道,不能走向哲学,不走向法律,哲学已有过光辉的里程,哲学已走得太远。新的时代即将开始,新的世界也必将到来,而精神要向智、美、善发展。而在以后近两个月的日子里,我写完了第七章“恕道”和第八章“养气”等章节。恕道乃智学,这主要是在第五章的基础上获得的。而在以后逐渐的形成了本书现在这样的体系。第九、十章是第二年春天获得的,而“改过”一节是在书快完成时想到的,只是第十一、十二章颇费些周折,反反复复,是在书快写完时先于“改过”一节才得到书中的这个样子。本书其余章节得之均较顺利。此外,这个体系还有另一部分,虽然在书形成的开始就有,是在第四章的末尾,后来总觉着不妥,就把这一部分抽出来,待以后再来写出这一部分吧。我在这所房子里住有半年多的时间,这个地方也要动迁,这所房子要拆除掉,建设新区,建筑高楼。在2004年2月末,我搬出了这所房子。在这个奋飞的时代,是我送走了这所老房子,也是我送走的第三所老房子。
漫游精神王国,再回到物质世界,而由物质世界复回到精神王国,使生命的存在,使人生的成长,趋于完善与完整,更使人能够主宰万物,能够拯救苍生。人类的进程必定是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为共同标志。人类的神灵的神圣与庄严、精明与明哲,人类智慧的光辉,是宇宙绝无仅有的精华,是宇宙里生命意义最完美的存在,也是人生光明的所在。我在这书里用笔墨把这些表述出来,我要告诉人们,让人们知道,让人们明白,精神,人的精神,人类的精神是什么,精神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智,什么是智能,智是如何产生的,智是从何而来。破译人生生命的密码,需要悟,才能寻找到窍门,把握住机关门道。往往有人追求奋斗二十年、三十年,乃至追求一生仍然迷茫。无论一个人的品味、格调、素质有多么低,都是可以向上学的,都是可以由低向高,由不知到知而向前进步发展的,这是人人平等的。这个根本的大问题解决了,大地充满阳光,人的心里也充满阳光。
书是思想的丰碑、人生的指南,书之用,尽在为人之初。孔子、老子人之师也,吾之师也。我乃孔子之徒,受孔门之学,得儒学之本。既是孔子之学生,也是老子之门徒,悟儒道之理,得儒道于心。踏着前人的足迹去寻宝,有追求,有理想,有勤奋,有努力,所有的这些都是后天勤奋努力得来的。认孔子,偶遇“猛志”,再访老子,之后,便脑灵开窍,心神明了。做一次“狂人”,说一句狂言,但愿孔夫子得悉也能喜欢,也不能生气,因他能近狂狷,而厌恶乡愿。此之“由来”也只是促成一个思维环境,赋予了思维一个亮点,是中易的一段生活经历,而非是这书的源头。书中有欠明之处,还望众高明不吝指正。
一双铁鞋踏破,现在已不费功夫了。福有福始,祸有祸先,一心不变,老天相之。构筑人类的智能大厦,既能得智,也能得福,而可以成其才,可以福身立命,可以福祉于人,更为天下人谋福利。上哉尚哉!
王中易
2013年6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