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礼俗生活世界

礼俗生活世界

时间:2023-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日常生活层面上,儒家生活世界展现为礼俗生活世界或礼俗秩 序。在梁漱溟对儒家文化命运的思考中,他注意到礼俗关系的重塑也许是儒学生命力开显的一个重要向 度。改造儒家礼俗首先需要了解传统礼俗社会秩序的特点和儒家礼俗的内涵,这两种了解成为本章第一、二节的内容。

在日常生活层面上,儒家生活世界展现为礼俗生活世界或礼俗秩 序。

梁漱溟是“问题中人”[2],一直在思考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中国的问题本质是一个文化失调的问题,失调表现在儒家文化的失势和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梁漱溟感觉到儒家文化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于是开始思考儒学的现代生命力问题。经过东西方文化论战,他得出了与陈独秀、胡适等思想家完全不同的结论,陈独秀说孔子之道不适合现代生活,而梁漱溟则认为儒学在现代生活中仍然有生命力,但是它既被破坏了,也被遮蔽了。对儒学的最好辩护是对儒学的生命力加以开显与发扬。在梁漱溟对儒家文化命运的思考中,他注意到礼俗关系的重塑也许是儒学生命力开显的一个重要向 度。

梁漱溟从早期到晚期一直关注儒家礼俗的重建问题,在早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期的《乡村建设理论》、晚期的《人心与人生》等著作中都讨论了礼俗话题。当然,他关于儒家礼俗的观点主要表述在《乡村建设理论》一书中。他把儒家礼俗的重建看作乡村建设和中国现代性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他说:“乡间礼俗的兴革,关系乡村建设问题者甚大。不好的习俗不去,固然障碍建设;尤其是好的习俗不立,无以扶赞建设的进行。”[3]梁漱溟在乡村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礼俗儒学话语。

对于梁漱溟来说,重整礼俗生活世界的关键在于儒家礼俗的改造。改造儒家礼俗首先需要了解传统礼俗社会秩序的特点和儒家礼俗的内涵,这两种了解成为本章第一、二节的内容。儒家礼俗的改造不是凭空的,要依托传统资源,古代乡约和讲学是两种可资利用的资源。对这两种资源的分析将成为本章第三、四节的主要内容。最后一节将对流行的几种见解提出批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