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道”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道”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时间:2023-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老子以“道”作为宇宙的最高本体,认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从“道”那里派生出来的。老子认为,“道”不仅创生万物,而且也从整全到分有,内化于万物之中。但是“道”并不因为养育万物而自以为有功,要求自己成为万物的主宰。万物生成之后,“道”也不对万物施加任何影响,而是让万物自然而然地依赖其本性自由地生长。

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老子以“道”作为宇宙的最高本体,认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从“道”那里派生出来的。他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老子·四章》,以下凡引《老子》只注篇名)。这是说,“道”是空虚无形的,可是用它却永远用不尽。它十分渊深,就好像万物的根本,它是那样深暗,却好像是实存的。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好像是在上帝之前。这里老子虽然都是用“好像”(“似”)的字眼,其实是肯定了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宗”)。老子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一”在这里是指具体万物形成之前的一种混沌状态,也可以称作元气。元气产生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产生了万事万物。

老子对“道”作了这样的描述:“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二十—章》)这是说,“道”是一种恍忽不定,深邃幽远不可捉摸的东西。在恍恍忽忽的情况中,好像有某种形象,又好像有某种实物;在幽远深邃的情况中好像有某种细微的东西,而且还很实在。但是这一切都是“道”恍忽幽深的情况,其实,“道”这个东西是“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十四章》),即无形、无声、无迹,既看不见,也听不到、摸不着。老子对“道”还有—段描述:“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忽。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十四章》)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道”是无法给它—个确切的名称的,因为它是分不清上下,也看不到前后的一种本来就无分别的状态。因此,它最终实际上是归结为什么也没有(“复归于无物”)。上面所讲到的,好像有某种形象,某种实物,这都是指的一种没有具体事物的、抽象的形状(“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所以说是“恍忽”。对于这样一种无形无体,恍忽幽深不可名状的东西,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或说当作‘容’)曰大。”(《二十五章》)这就是说,对这样一种东西,根本没法叫它什么,只能给它一个名字叫“道”,勉强形容一下它的情况叫作“大”。由此可见,老子所讲的“道”是一种十分抽象的东西。

老子认为,具体的事物都是可以用名称来表示的,天地以下都是具体事物,所以是“有名,万物之母”(《一章》)。天地是从“道”那里产生出来的,道是无形无体的,没法用名称来表达,所以是“无名,天地之始”(《一章》)。归根结底,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这就说明,老子所谓的“道”也就是“无”,它是不具有任何具体物质属性的东西。古代素朴唯物主义的特点都是把世界的统一性归结为几种或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如水、火、气等,而老子这里讲的是没有任何具体规定性的“无”或“道”,并把它作为宇宙的本原、万物的本根,似乎看到了世界的统一性,不能是某一具体的有规定性的东西,加深了对世界统一问题的理解。

老子认为,“道”不仅创生万物,而且也从整全到分有,内化于万物之中。他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五十一章》)具体之物的根源在“道”,但只是分有了“道”之一体,构成其内在本质的规定性,就是“德”。“德”体现和承担“道”的功用而继续发挥滋养功能,所以说“德蓄之”。“德”的活动虽有所定向,但仍是一无形质的存在。万物之生还须经历一个转化为有形质的过程,并依赖外在条件而最终生成,所以说“物形之,势成之”。在这一转化中,事物实际只能禀赋到“道”的某一个方面,因而是有限的、不完善的、不自足的,有所偏向的存在。只有“孔德”能够完全与道偕行。他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二十一章》)孔德即大德、通德,“惟大德、通德可以言从道而行”。万物生成之后,“道”又如何活动呢?他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三十四章》)大道广泛流行,无所不到。万物依赖它得以生成,也依赖它才能得以养育滋长。但是“道”并不因为养育万物而自以为有功,要求自己成为万物的主宰。万物生成之后,“道”也不对万物施加任何影响,而是让万物自然而然地依赖其本性自由地生长。

可见,“道”在老子哲学中,既是产生万物的本原,是原始混沌的物质存在,同时又是天地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法则、规律。它既虚无无形、广袤无限,又“有精”“有物”“有象”“有状”。老子用这样一个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的宇宙本原和本体概念来说明人类生存的依据和世界的统一性,客观上打击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超越了中国哲学早期的用具体的物质元素说明宇宙和人生的局限性,推动了人类思想认识的提高和中国哲学思维的发展。但是“道”在老子哲学体系中又具有含混、神秘的色彩,这主要表现在把“道”同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联系在一起,为以后不同的学说从不同方面发挥老子的学说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