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夫轻诺必寡信。(《道德经·六十三章》)
意 译
轻易承诺必然很少能够守信。
人生智慧
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热情、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可是老子的大智慧,在于对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所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轻易许诺的人必定信用不足。老子说这句话的目的一方面是告诫我们不要上花言巧语之人的当,另一方面是让我们不要轻易许诺,不要做言而无信之徒。
随着社会生活内容的日益丰富,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人与人之间的相求相助也越来越多。助人为乐当然是人之美德。然而,学会拒绝,也是处理好当代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
一方面,人在社会中,就难免要与别人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不同的人在社会中扮演的具体角色不一样,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也各不相同。每个人都应该始终明确自己的职责,做自己该做的事。但是我们又可能要面对各种压力或违背意愿的事情,如果我们懂得拒绝,就能巧妙地将自己从一些不必要的事物中解脱出来,自然会轻松许多。
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万能的人是不存在的。尽管你心肠很好,当他人有求于你时,你只能而且必须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办不到、办不好的事不想着拒绝而硬着头皮接受下来,你的初衷和结果将会发生很大反差。人们求助你而被你接受时,他就将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要是办到了,自然皆大欢喜;要是你不量力而行,勉为其难地接受,不啻是“顶着石臼做戏”,给自己带来种种麻烦和苦恼,甚至会因此耽误了他人的事,而使他人恼怒,给人留下“吹牛”“自夸”的不良印象,你自己会因此承担很重的心理压力,这会让你活着很累。
当然,拒绝也要讲究艺术,说“NO”是一门学问,我们必须学会有效的方法,拒绝的艺术性在于其技巧的灵活性,要学会友好地拒绝他人,关键是掌握拒绝的技巧,下面列举了一些拒绝的技法,希望大家在领会的基础上考虑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而不能不顾实际情况盲目照搬。
苏格拉底最喜欢和人辩论,他总是通过问一些对方不能不说“是”的问题,把对方诱导进自己设计的陷阱。我们可以不断重复对方的观点,找到共同点。最后,他会发现自己非常同意你的观点,愉快地接受了你的拒绝。
让你的拒绝听起来很顺耳。对于别人的一些想法和要求,先用肯定的口气表示赞赏,再来表达你的拒绝,这样不会直接伤害对方的感情和积极性,而且使对方容易接受,并为自己留下一条退路。通常,你可以采用下面一些话来表达你的意见:“这真是一个好主意,只可惜由于……我们不能马上采用它。”“这个主意太好了,但我担心眼下的条件使我们不得不放弃它,我想以后肯定会有用的。”“你是一个体谅朋友的人,我知道,如果你不是十分信任我,并认为我有能力做好这件事,你是不会找我的,但是我实在忙不过来了,下次有什么事情我一定尽力。”等等。
而对于那些既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又浪费时间与精力的活动,采用这种方法在玩笑的气氛中使自己全身而退。比如说,朋友邀你一起去玩电游,你就可以说:“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我学了几年始终玩得不像样子,你们看了都会觉得可怜,为了不影响你们的玩兴,我还是不去比较好。”同时,你还可以辅以其他的事例进行说明,或者找一些比较好的借口增强这种自我贬低的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出于某种原因或目的,有些人要求我们对一些事情或人物作出评价或发表看法,以探明我们的态度,而事实上,我们又不宜把评价或看法具体化,这时,如果我们不能机智地应付,巧妙地作答,就可能陷入被动局面以至于无所适从。比如说,有些人喜欢背后谈论他人,说长道短,碰上这种人,我们应该谨慎地对待,尽量少发言、少评论,让自己的发言少带倾向性。这时,采用模糊应答的方法,可以避免卷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之中,这对于我们走上社会处理人际关系也是很有益处的。
对于某些问题,我们可以巧妙地把对方设置在同样的情景,引诱对方作出判断,从而让对方明白自己的处境或意思,以巧妙地拒绝对方的要求。这种方法在历史上有一个经典的范例。
一次,一位记者问艾森豪威尔将军一个有关军事机密的问题,艾森豪威尔将军做耳语状说:“这是一个机密问题,你能替我保密吗?”记者连忙说:“能!”将军回答道:“我也能!”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关系日趋复杂,这也就越来越迫切地要求我们学会“拒绝”——这不仅是一种人与人理性交往的方式,也是为自己烹调慢生活的必要技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