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道德经·十五章》)
意 译
谁又能使寂静慢慢变得活跃起来,让空间里出现生机?
人生智慧
何为“徐生”?“徐生”是要人慢慢地生存,慢慢地欣赏沿途风景,不要风风火火,不要急急忙忙。
世上许多人钻营、忙碌了一辈子,究竟为谁辛苦,为谁忙?到头来自己都无法回答。其实,真正的动,是明明白白又充满意义的“动之徐生”,心平气和,才能生生不息。“动之徐生”是做人做事的法则,道家要人做一切事都不暴不躁,不乱不浊,一切悠然“徐生”,态度从容,怡然自得。
人生是不可避免的“劳生”,但“劳生”更要“徐生”。如今的社会,每个人都奔波劳碌,疲于奔命,早已忘却了“从从容容才是真”的人生真谛。青山不改,细水长流,“动之徐生”,“从容”便是。
老僧的一位老友来拜访他,吃饭时,他只配一道咸菜。老友忍不住问他:“这样不会太咸吗?”老僧回答道:“咸有咸的味道。”吃完饭后,老僧倒了一杯白开水喝,老友又问:“白水过于平淡了吧?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么平淡的开水?”老僧笑着说:“白水虽淡,可是淡也有淡的味道。”
漫漫人生路,需要品尝各种滋味,咸菜的咸与白水的淡就像人生中遇到的不同情境与事件,超越了咸与淡的分别,才能真正品味到咸的恰到好处与淡的至纯至真。有一首歌中曾说:“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徐缓是一位成功人士,当他的同学还在为饭碗苦苦奋斗时,他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一切似乎并没有像有些人那样牺牲健康和情趣孜孜以求,而是在从容淡定中将一切尽收囊中。有人欲探得其中奥秘,徐缓说,其实挺简单,换来这份从容的,也就是半小时。他刚参加工作时,和许多人一样,总觉得手头的事情做不完,业余爱好也丢了,人疲乏得要命,到头来还没落得个好结果。后来有一天,父亲对他说:“你能不能试一试,每天早出门半个小时?”他看了父亲一眼,对父亲的话并不十分理解,但他还是决定试一试。从第二天起,他开始比正常时间早半个小时出门。当他走到公共汽车站时,发现等车的人不多,上了车,又发现有许多空位,比平时惬意多了。而且,由于还没到上班高峰期,路上的交通也不堵塞,很快就到达目的地。坐在车上时,他就把一天的工作理了个头绪。进入办公室后,同事们还没来,他在空旷的办公室里伸展了一下手脚,而后开始听一段音乐。当同事们匆匆忙忙地打卡、手忙脚乱地开抽屉时,他的面前已放好了需整理的材料,并泡好了一杯热茶,接下来的工作是有条不紊的。
这里讲的或许是时间管理,半小时的短暂时间换来一世从容。其实,这是一种原理,兵荒马乱中永远都是一团乱麻,从容之中才能气定神闲,决胜千里。
许多人一世“劳生”,从来不知“徐生”的从容,其实他们陷入了人生的误区,无法自拔。禅语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说一个人在涉世之初纯洁无瑕,目光所及之处一切都新鲜有趣,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因为随着年龄的渐长,阅历渐丰,日渐发现世事的繁杂,不愿再轻易相信什么,山不再是单纯的山,水也不再是单纯的水。如果一个人长期停留在人生的第二重境界,便会这山望着那山高,斤斤计较,与人攀比,欲望的沟壑越来越深,就在此境界中到达了人生的终点。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在俗世中迷失了自己,在疲于奔命的路上终结了自己的一生。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第三重境界并非人人能达到,这是一种拨云见日的豁然开朗,是本性与自然的回归,心无旁骛,只做自己该做的,面对纷杂世俗之事,一笑而过,笑看世间风云变幻,只求从从容容、平平淡淡,因此,看到的又是山水的本来面貌。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之道便在其中: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