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给自己一个波澜不惊的平静心态

给自己一个波澜不惊的平静心态

时间:2023-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学生发火不多,但也有几次。保持心情的宁静。“无己”即破除自我中心,亦即扬弃功名束缚的小我,而达到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庄子要给予我们的也许是一种极宏远的宇宙观,让人认识到至广至大的极限,解脱自我的封闭,超越世俗的小我。安娜·威尔德是一个急难者辅导中心的义工,负责接听电话。

对学生发火不多,但也有几次。这说明我的修养还不够,还得加深修炼。

——张岱年

(担任过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

这的确是个不平静的世界,疯狂的事情每天都会在我们身边发生。

面对着现实世界,有多少令我们心境不宁的事情!

每天,当我们打开电视和报纸,都会看到许多令人不安的新闻。欧洲又发现了一例“疯牛病”,你情不自禁地会想:我今天吃的牛肉汉堡可别有“疯牛病”;股市又下跌了,你开始担心自己买的股票;美国发生了校园枪击事件,你在震惊之余,又为你在美国留学的孩子揪起了心;医生说,座便马桶不卫生,会传染性病。你又忽然紧张起来,因为你白天开会时刚刚使用了办公楼里的公共卫生间……

在家中,在单位,甚至走在大街上,你也会遇到许多烦心的事:孩子功课不好,贪玩、不用功;单位领导莫名其妙地冲你发火,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足足批评了你一个小时;在路上,一个人嫌你挡了他的道,骂骂咧咧没个完……

正如古人所说,人们面对着外界的这些混乱干扰,心情怎么能够承受得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保持心情的宁静。只要稍微宁静下来,你眼前的一切就会是完全不同的情形。

让我们试着用平和宁静的心情来看待那些曾让我们心烦意乱的外界干扰吧。

世界就是这样,每天都会有很多坏消息、坏事报道出来了,说明人们已经有了警觉。如果自己无力改变,相信会有人去改变,自己以后当心一点儿就是了。孩子让你操心,但最终要靠他自己努力,你尽到责任就可以了,不必为此而闹心。领导可能是有烦心事,不过是拿你当出气筒,不要太在意,受点儿委屈,笑笑也就过去了。路上遇到的那个人是很无礼,但你现在早已脱离了那人,如果还在为他而生气,不是继续替他折磨自己吗……

庄子说:“至人无己。”

“无己”即破除自我中心,亦即扬弃功名束缚的小我,而达到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

从这里可以看出,庄子所主张的超脱,实际上是摆脱了一切之后的无知无欲,表现在人生理想上,那就是“无名”,即独与天地相往来的“独善其身”。

对于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而言,庄子对天地精神的崇拜,固然是显得玄虚了一些,但针对构成我们世界的纯利益追求以至于忘却了自己的人来说,庄子的宏论和超脱还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也许我不能做到如庄子所言无知无欲而达到超脱,但效法天地之自然浑成,而注意自我心性的保持,能够超然物质欲求之外,也许,倒亦是颇为有益的境界。

关于此,庄子曾在“逍遥游”中讲了这样的寓言:

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说:“日月都出来了,而烛火还不熄灭,要和日月比光,不是很难为吗?先生一在位,天下便可安定,而我还占着这个位,自己觉得很羞愧,请容我把天下让给你。”

许由说:“你治理天下,已经很安定了。而我还来代替你,要为着名吗?是为着求宾位吗?小鸟在深林里筑巢,所需不过一枝,鼹鼠到河里饮水,所需不过满腹。你请回吧,我要天下做什么呢?”

这则寓言是说:天地之间广大无比,而在此之中,人所需又如此的渺小,拿自己的所需与天地相比那不是很可怜吗?那么何不效法天地之自然,而求得心性的自由和逍遥呢。

庄子要给予我们的也许是一种极宏远的宇宙观,让人认识到至广至大的极限,解脱自我的封闭,超越世俗的小我。庄子的这种宇宙观,难道不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吗?

作为生命的个体,我们是淹没在万象的生命之中的。但亦正是作为个体,我们才时常能真切感受到生命的世界所具有的伟大和恢宏。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依附于文明所创造的一切。在我们看来,人类是与社会的联系更为密切了,但实际上,对物的依赖使我们与生命本然、万物自然的联系日趋减弱。纯功利所导致的,是生命的隔膜和疏远。生命的联系已不是人与人,而是人与物的联系。

自从你出生以后,渐渐的就有很多东西标上了你的名字,如金钱物质,如名利地位,但这些东西果真是你的吗?

的确,有了金钱,可使得生活更加安定,也可以使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但尽管如此,仍然有些人不满足于此,只对贮积的增加引以为乐。我们不是为了金钱物质而生存着的,是为了生存才有必要拥有那些金钱物质;要活得像个人就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而应该有效地使用它们,成为它们的主人才对。

在日本众石庭中享有盛名的京都山科龙安寺的茶庭里,安放着一座唤做“蹲”的石制洗手盆,在其表面刻有“吾唯知足”的文字,劝诫人们控制内心的欲望,懂得知足。

由于人们的欲望是无边无际的,难免多少有扩大的倾向,应该明白其界限,满足于目前所能拥有的,心存感激之心。尽管在数量上攫取拥有了许多,但这未必就能带给自己幸福。

日本奈良东大寺的长老清水公照大师在德国旅行时,在晚宴上曾被某位德国人问道:“何谓无?”面对这么难以回答的问题,大师却不慌不忙地拿起身旁的大啤酒杯一饮而尽,然后施以日本式的礼节说道:“谢谢您的款待。”

通过翻译他解释道:“肚子饿时任何东西都感到美味,这种空腹的状态就是无。”人们听到此都拍手表示赞佩。

在我们身旁周遭里多少人拥有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而又费尽脑汁想使这些东西能不灭反增。为了能脱离这种烦恼与拘束,与其担忧会失去,倒不如主动让它失去吧!

而要保持这种超然的平静心态,就要学会去注意我们的感觉,注意我们生命的质量,注意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这就是快乐、健康、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我们停止担忧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比如衣服不太合身,交通又堵塞了,有人好像对自己不友好,这次提升又没有我,别人买了汽车而自己还没有,等等。我们还要学会不要昧于事理,让生活失去了平衡,不要让工作和事业上的压力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

《读者文摘》中有篇文章讲了这么几个事例:布鲁斯是一名医生,他的病人都是患了心脏病的孩子,其中有些亟待移植心脏供体,却迟迟得不到合适的心脏。他的工作中也有不如意的事,比如病人去世。当他回到家里后,妻子会同他聊聊他工作上的事。然后,夫妇俩就会去找自己的两个小儿子,搂抱他们或给他们讲睡前故事。

安娜·威尔德是一个急难者辅导中心的义工,负责接听电话。打电话的人往往扬言要开枪或自杀,接着突然挂断电话。辅导员如果是新手,在以后的几天里多半会拼命翻报纸,很担心看到那个来电话的人自杀的消息。但作为资深的辅导员,威尔德一般不会这么做。如果某天工作不愉快,下班后便回家去精心烹制一顿晚餐。她说:“我切肉,剁肉,晚餐色香味俱全,给我补充体力,让我第二天可以再好好工作。”

文章说:“有些人成天都在辅导强奸案受害者、在谋杀案现场调查或潜到水下搜集飞机残骸,却还有精力在星期天下午为高中足球队摇旗呐喊。如此困难的事,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如果问其有何诀窍,他们会说自己是因为‘明白事理’。”

这个“事理”在我们看来,就是指世间的事不是我们都能掌握主动权或只要努力就能做好的,有许多事我们只能尽到本分,仅此而已,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因遭遇外界的压力和痛苦而使自己变得郁郁寡欢或烦躁不安。对人世间的痛苦我们都会产生同情,这是正常的合乎人性的反应。但我们也要头脑清醒地与它保持适当的距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容地处理痛苦,也是让自己能继续把工作做好的唯一方法。

只要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值得一活的人,人生的危机就不会妨碍你去过充实的生活。如此,就会有一种安全感取代焦虑不安,而你也就可以快快乐乐地活下去,把不安之感降到最低限度。有了这种“安全感”,也就自然会获得心灵的平和宁静。

要保持宁静的心态,可以在遇到烦心的事时有意识地改变一下想法。比如在乘公共汽车时遇到交通堵塞,一般人会焦躁不安,但你可以想:“这正好使自己有机会看看街道,换换脑子。”如果朋友失约没来找你玩,你也不必心生烦闷,你可以想:“不来也没关系,正好可以安静地看看书。”这样转换想法,就可以使烦躁的心境变得平和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