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古代哲学的发生背景与思想主题
我们对任何一种哲学的了解,都是通过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哲学思想成果实现的。然而,如果直接通过阅读这些保存哲学思想成果的文本去理解其中的哲学思想,就会造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众说纷纭状况。一种哲学思想能够传承下来,固然也会有其思想内涵具有多元性的原因,但是,一种哲学在其原初所要表达的思想仅仅通过文本本身是很难真正被把握的。一种哲学思想的产生,总是与其要解决的问题直接相关的,而这些问题又与哲学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从哲学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来说,按照人类性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实践的思维方式,人类不同文化中的哲学形成于不同地域的人群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的人的思想倾向与传统。要理解不同文化中的哲学,就应当把那种哲学放在其产生的自然与社会背景中进行考察,而不是单纯从保存下来的哲学文本进行抽象理解,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来说也是如此。
哲学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是从属于文化系统的。文化,从广义的意义来说,就是蕴含着人的自身因素的人的活动及其成果。哲学这种文化形式在文化的诸形式中是较晚出现的,宗教、神话、艺术是较早出现的文化形式。只有在人的思想意识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特别是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以及人形成了真正的自我意识,能够完全依赖自己的思想能力为人的活动提供思想基础之时,哲学才能出现。徐复观认为:“人类文化,都是从宗教开始,中国也不例外。但是文化形成一种明确而合理的观念,因而与人类行为以提高向上的影响力量,则须发展到有某种程度的自觉性……因为宗教本身是在人智蒙昧阶段,与神话同时产生的;所以任何宗教,一定带有迷信的成分。随人类知识的进步,对于迷信的否定,势将成为对于原始宗教的否定。人类知识的活动,一定是从原始宗教的否定开始;前八世纪的希腊是如此,前十二世纪左右的中国也是如此。”[1]人类的哲学较为集中的出现于公元前二世纪,雅斯贝尔斯认为这一时期是人类的“轴心时代”。这一时代标志着人类的思维能力普遍地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但是,在这一时代之前,人类不同地域的文化已经存在了至少上千年,这些已有的文化对于后生的哲学必然产生强烈的影响,甚至规定了哲学的发展路向。中西方哲学的差异在源头上取决于中西方哲学产生前的文化差异。
由于哲学这一概念源于西方哲学,以往对于哲学的发生以及思想主题大多是以西方哲学史中的观念为标准来理解的。比如,西方哲学是源于对自然世界的“惊异”而形成的关于世界的终极性知识的思考。如果考察中国古代哲学发生的背景就会发现,中国古代哲学无论在发生的心理基础还是思想主题上都与西方不同。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主题,我们通过比较中西古代哲学发生背景及主题的方式来叙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