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时间:2023-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问:“‘析之有以极其精而不乱,然后合之有以尽其大而无余’,此言如何?”“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稍稍停了一会儿,王阳明继续说道:自省内视是有事时的修身养性,而修身养性是没事时的自省内视。事实上,王阳明所讲的省察克治是一种存善去恶的修养方法。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问:“‘析之有以极其精而不乱,然后合之有以尽其大而无余’,此言如何?”

先生曰:“恐亦未尽。此理岂容分析,又何须凑合得?圣人说精一,自是尽。”“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传习录》

在与老师王阳明探讨学问的过程中,弟子陆澄问老师,朱子说的“对天理进行分析,便可以令天理显得十分精练且不会出现任何混乱,若是将天理加以综合,便可以令其包罗世间万象,任何地方都不会出现纰漏”,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对于陆澄提出的这一问题,王阳明回答说:朱子的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根本就不能将天理加以分析,更不能将天理加以综合,圣人提出的“精一”其实就已经概括完了。稍稍停了一会儿,王阳明继续说道:自省内视是有事时的修身养性,而修身养性是没事时的自省内视。

在王阳明看来,想要让“省察克治”发挥出最佳的作用,就必须时时去做,能够主动自觉地克制自己对外界事物的各类私欲。王阳明的这一主张承继了儒家传统修养之道——内省与克己,尤其是这两项修养之道中所包括的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与能动性的主观合理因素。在这些来自前人创造的修养方法的基础上,王阳明创造了省察克治的修身养性之法,提醒人们时时都要对自己的思想与言行进行检查,严格遵守道德的要求。

一日,王阳明与自己的众多弟子一起谈论为学功夫,弟子们对为学功夫看法不一,争论不休,王阳明说道:“在教授他人学习方法时,最忌讳的便是过度注重某些方面。对于刚刚入学的人来说,若总是心不在焉,无法安心学习,想得太多,大都是受到人欲的影响。在面对这样的为学者时,就必须先让其通过静坐,停止他的杂乱思想。静坐一段时间后,当他的心思不再旁骛时,还要了解其是否只是单纯的静坐,不懂得省察克治。若是如此,就必须引导其进行省察克治。对于省察克治的功夫,就是要无间断地去做,即使没有事情时,也要将人欲中的好色、好货、好名等诸多私欲全部省察出来,并完完全全地将其消除。”

通过上述王阳明对为学功夫的讲解,我们不难发现,王阳明所主张的为学重点,就是省察克治。静坐是为了让初学者放弃“胡思乱想”的习惯,静下心来。做到这一点后,接下来要做的便是省察克治了。省察克治就是反省自己、努力克制自己各种各样的私欲。事实上,王阳明所讲的省察克治是一种存善去恶的修养方法。

在王阳明的心学主张中,一个想要提升自身道德水平的人,就必须不断地省察克治,通过自我反省、反思过错等修养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只有不断地检讨自己的道德认识,分清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何为理想的人格时,才能更好地省察克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