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圣人一生实事,俱播在乐中

圣人一生实事,俱播在乐中

时间:2023-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朝廷为官期间,王阳明于赣南地区做的一件事,便是一例。最终,朝廷决定派王阳明前往赣南地区剿匪。面对如此殊荣,王阳明反应平淡,并无兴奋、得意之举,仍然埋首于解决赣南地区的问题中。为了巩固平乱成果,王阳明采取了三项措施。当地遇到大旱,百姓们请求王阳明代为求雨,他欣然答应,随即举行了祈雨仪式。为此,王阳明作了一篇《时雨记》。

圣人一生实事,俱播在乐中

先生曰:“古乐不作久矣。今之戏子,尚与古乐意思相近。”

未达,请问。

先生曰:“《韶》之九成,便是舜的一本戏子。《武》之九变,便是武王的一本戏子。圣人一生实事,俱播在乐中。所以有德者闻之,便知他尽善尽美,与尽美未尽善处。若后世作乐,只是做些词调,于民俗风化绝无关涉,何以化民善俗?今要民俗反朴还淳,取今之戏子,将妖淫词调俱去了,只取忠臣孝子故事,使愚俗百姓人人易晓,无意中感激他良知起来,却于风化有益。然后古乐渐次可复矣。”

——《传习录》

这是王阳明与弟子德洪讨论关于古代音乐的现状时的一段对话。王阳明说:“古乐已很长时间不演奏了。今天的唱戏与古乐的韵味还比较相似。”

听了老师王阳明的话,德洪不解地继续向王阳明请教。王阳明接着说道:“韶乐的九章是虞舜时的乐曲;武乐的九章是武王时的乐曲。圣人平生的事迹都蕴涵在乐曲中,因此,有德之人听后,就能了解其中的尽善尽美和尽美不尽善之处。后世作乐只是谱写一些词调,与民风教化毫无关系,岂能用来教民向善呢?如今要求民风返璞归真,把今天的戏曲拿来,删除乐曲中所有的妖淫词调,只保留忠臣、孝子的故事,使愚昧的平民百姓都容易理解,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他们的良知,如此,对移风易俗会有所帮助,同时古乐也就逐渐恢复本来面目了。”

王阳明非常重视通过感化人心来提升百姓素质,在他的一生中,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在朝廷为官期间,王阳明于赣南地区做的一件事,便是一例。

在王阳明受命前往赣南地区平定匪患之前,那里的百姓长年遭受匪寇骚扰,当地人时时生活在恐惧之中。朝廷曾经派多名官员前去平定赣南地区的匪患都无功而返,非但没有解除忧患,甚至将当地人民置于更深的灾难之中。

最终,朝廷决定派王阳明前往赣南地区剿匪。王阳明在赣南地区一待就是一年半。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王阳明通过努力不仅剿灭了为患多年的土匪,还带领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由于王阳明在解决赣南地区的问题上立下汗马功劳,受到朝廷的嘉奖,并将其从正四品的都察院御史提升为正三品右副都御史,就连辅助他开展工作的养子正宪也被赐封为锦衣卫百户。面对如此殊荣,王阳明反应平淡,并无兴奋、得意之举,仍然埋首于解决赣南地区的问题中。

经过对当地社会民风的考察与分析,王阳明认为,导致当地人无法安居乐业的元凶并不完全是匪患,与民风民俗也有很大关系。消除匪患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与精力,但要移风易俗却是相当困难的。

尽管如此,王阳明仍然下决心一定要铲除当地民间陋习,让赣南地区的百姓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王阳明了解到当地大多数民众几乎不具备法制观念,更缺乏礼制的教化,决定以圣贤之道去教化当地民众,以消除社会动乱的根源,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为了巩固平乱成果,王阳明采取了三项措施。

第一项措施是,奏请朝廷设立和平县,加快边远山区的开发。他认为“盖盗贼之患,譬如病人,兴师征讨者,针药攻治之方;建县抚辑者,饮食调摄之道;徒恃攻治,而不务调摄,则病不旋踵,后虽扁鹊、仓公,无所施其术也。”

第二项措施是,“破心中贼”。王阳明认为导致农民起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政教不敷”、“民俗不善”,致使“人心陷溺”,“凶狠贪暴,利己侵人”。“民风之不善,由于教化未明”,只有“存天理,去人欲”才能彻底根治“祸源”。因此他每到一地都主张建学校、创书院、立学社,宣传移风易俗,加强封建伦理道德教育,使“民日由之,逐渐从善而归治”,最终“变盗贼强梁之区,为礼义冠裳之地”。

第三项措施,平取保甲法,推行十家牌法和乡规民约。他在《告谕新民》中提出,“毋念新民旧恶而不与其善,彼一念而善即善人矣”,以此来约束并鼓励人们向善。

顺民意才能得民心,王阳明经常用这句话告诫自己。当地遇到大旱,百姓们请求王阳明代为求雨,他欣然答应,随即举行了祈雨仪式。也是天公作美,祈雨后没几天连着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雨,使旱情缓解,一时“野叟欢腾且纵歌”。一个月后,百姓再次请求他代百姓求雨,结果祈雨后,又下了大雨,使旱灾解除。这样一来,百姓视他为神明,说他为民求来了“及时雨”,把他求雨的行台称作“时雨堂”。为此,王阳明作了一篇《时雨记》。后来,当地民众将他的《时雨记》勒石纪念。碑文如下:

“正德丁丑三月,奉命平漳寇,驻军上杭。旱甚,祷于行台,雨日夜,民以为未足。四月戊午班师,雨,明日又雨,又明日大雨,农乃出城。登城南之楼以观,民大悦。有司请名行台之堂为“时雨”,且曰:民苦于盗久,又重以旱,谓将霏道。今始去兵革炎役而大雨适降,所谓王师稼穑。德惟雨,惟天阴骘,惟皇克宪,惟将士用命效力,去其茛蜮,惟乃有司实耨获之,经庶克有秋。乃予何德之有,而敢叨其功?然而民之乐,亦来容于无纪也。巡抚都御史王守仁书。是日参政陈行策、佥事胡琏至,自班师。”

由于王阳明积极传播他的“心学”理论,大力推行“心学”,教化民众,从而加速了闽西南民众的思想转变。人心思定,社会日趋稳定。许多地方设立了阳明书院,文治与教化日益显现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