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是联想集团的著名的广告词。
确实,如果人类只是以“感觉”、“知觉”和“表象”的方式去形成关于经验对象的“映象”,只是把经验世界的存在再现于自己的“脑海”,人类又怎么为自己构成自己所要求的世界图景,从而把世界变成自己所向往的理想的现实呢?人的意识所构成的关于对象的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6]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爱因斯坦则补充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由想象创造出来的,知识是由想象激发活化的,知识是由想象推动发展的,知识是由想象带进无限的。人类失去想象,知识就会变成教条,智慧就会趋于枯竭,社会就会陷入僵化,世界就会失去生机。没有想象是不可想象的,失去想象是无法设想的。
想象,是指在感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表象的创造性组合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它冲破了既有表象形象的束缚,它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是列宁所说的“人给自己构成的世界客观图画”,这是“想象中的真实”。
想象,通常认为包括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根据对客体的描述或象征性描绘,构造曾经感知过的客体表象。这被称之为再现性想象或复现性想象。另一种则是构造未曾感知过的客体的表象,即创造尚未存在的客体的表象,这被称之为创造性想象。想象力人皆有之,但多属于再现性想象,即只是再现曾被感知过的客体表象,激发人类智慧,引发知识更新,推进社会发展,创建新的世界,则主要是依赖于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不仅是“想象的真实”,而且是“真实的想象”。真实的想象依赖于人类所创建的科学、艺术和哲学等文化样式,想象的真实又创造新的科学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
人类的“想象”所获得的最高奖赏,就是人类意识活动的灵感的爆发。在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有许多令后人惊羡不已的千古美谈:阿基米德从溢出浴盆的水而顿悟出浮力原理;牛顿从苹果落地而直觉到万有引力;瓦特从沸水鼓开的壶盖而领悟到蒸汽的作用;门捷列夫在梦境中形成严整的化学元素周期表……这些关于科学家“灵感爆发”的千古美谈告诉人们:灵感,是在人们未曾预料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创造性认识成果,是人们在突如其来的瞬间所达到的思想豁然开朗,是人们的精神高度亢奋的不同寻常的心理状态。真的发现与美的体验,在灵感的爆发中实现了常人难以想见的统一。
在一般的思维过程中,思维往往表现出“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理有据”、“推出结论”的特点。与此相反,灵感却具有爆发性、洞见性、暂时性和模糊性的特点。灵感是在人们未曾预料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这就是它的“爆发性”;灵感的爆发使人的思维瞬间达到某种意想不到的境界,这就是它的“洞见性”;灵感的爆发是突然闪现并稍纵即逝的,这就是它的“暂时性”,灵感爆发所获得的思想是未经论证和朦胧含混的,这就是它的“模糊性”。
在灵感爆发时,人的精神状态是不同寻常的:精力高度集中,想象极其活跃,思维特别敏捷,情绪异常激昂。正是在这种最佳的心理状态中,某些奇特的构思涌现了,某些独到的观点形成了,某些新颖的思路闪亮了,某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我国数学家王梓坤曾对灵感爆发作过这样的描述:“某人长期攻研一个问题,不舍昼夜,挥之不去,驱之不散,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他的思想白热化了,处于高度的受激状态,忽然在某一刹那,或由于某一思路的接通,或由于外界的启发,他的思维立即由常态跃到高能态。这时的他已非平日的他,他超越了自己,超越了他的平均智力水平,完成了智力的跃进。在所研究的问题上,他的新思路如泉涌,如雨注,头脑非常敏锐,想象十分活跃,从而使问题应刃而解了。”灵感,就像是接通电路的开关,它在突然爆发的瞬间导致了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发明、艺术的创造和理论的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