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命题1:反思自然失律人为论
实践命题2:重建人与环境的亲缘性存在
实践命题3:遵循生境逻辑法则
实践命题4:遵循限度生存法则
实践命题5:重构生境利益机制
实践命题6:开辟可持续生存式发展道路[12]
【注释】
[1][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朱志焱等译,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43—44页。
[2]参见唐代兴、杨兴玉:《灾疫伦理学:通向生态文明的桥梁》,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5页。
[3][英]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何钦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94页。
[4][英]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何钦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95页。
[5][清]王先慎:《诸子集成: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39页。
[6][清]王先慎:《诸子集成: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39页。
[7][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74页。
[8][德]乌尔里希·贝克:《世界风险社会》,吴英姿、孙淑敏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9][英]E.库拉:《环境经济学思想史》,谢扬举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页。
[10][德]乌尔里希·贝克:《世界风险社会》,吴英姿、孙淑敏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6页。
[11]有关于生态理性哲学这六个基本命题,以及由此六个基本命题所生成的生态理性哲学的主要观点、思想内涵、精神实质、认知方式、价值依据、理论蓝图等详细阐述,可参见作者已出版的《语义场导论:人类行为动力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生态理性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语义场:生存的本体论诠释》(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优良道德体系论:新伦理学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12]有关于生态理性哲学的这六个实践命题的详细阐述,可参见作者已出版的《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灾疫伦理学:通向生态文明的桥梁》(人民出版社,2012)、《生境伦理学》(8卷,上海三联书店,2013—20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