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化综合既是一种存在论思想,也是一种认知论视域,更是一种实践论方法。生态化综合所蕴并张扬的存在论思想、认知论视域、实践论方法,是属于生境时代的存在论思想、认知论视域、实践论方法,或者说是当代人类基于历史所生成的境遇和现实的存在风险与生存危机而创建生境时代的存在论思想、认知论视域、实践论方法。要使生态化综合这种存在论思想、认知论视域、实践论方法真正能为生境时代的创建而发挥出引导功能,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努力充分释放生态化综合的整合视域功能。
人是自然的主人的观念虚妄 无论是从存在思想方面讲,还是从生存认知角度论,或者是从人的实践行动方面看,生态化综合都将成为一面镜子,照耀出人的历史性的存在虚妄和现实生存的行动荒诞。人的历史性的存在虚妄和现实生存的行动荒诞,集中表征为人面对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的狂妄自大。人的这种由绝对自由意志强力所滋生出来的狂妄自大,把人所镜像到的影像世界虚化为存在世界本身,把自己想象成为宇宙的主宰、世界的主人、自然的统治者,最后,用物质、财富、权利、金钱和欲望的满足与享乐来代替灵魂。但人类的这一虚妄行动历史最终没有使其狂热的努力变成现实。因为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始终是不以人的强力意志为转移的自在世界,更重要的是,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的整体创生力量之内在张力,仍然构成人的心灵底色。人与自然宇宙、生命世界本来就是一种全体关系,人由自然宇宙、生命世界所创化,自然宇宙、生命世界也因人与其他生命的共同实存而展现自己。所以,人与其他生命存在一样,既是自然宇宙、生命世界的实体生命形式,也是自然宇宙、生命世界的整体缩影;自然宇宙、生命世界是人及所有生命得以完整存在的“全体”机能,人以自身的心灵镜像把自然宇宙、生命世界视域化,形成分离意识,产生对抗和征服意志,企图主宰自然宇宙,使自己成为它的主人。人的这种全部努力,最终源于对自然宇宙、生命世界的敬畏的主观化消解,人的这种努力行动的历史恰恰承受了极其沉痛的代价,因为直到今天,人类不得不痛苦地发现,所生存的镜像世界是一个正在急剧缩小和枯萎的世界。
首先,能够为我们所高消耗和高消费的地球资源正面临全面的枯竭,能够维护人类高消耗、高消费的资源来源越来越枯竭,人类能否按现在这种物欲主义存在方式长久地继续生存下去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这个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的无限度发展与持续增长的问题,它具体表述为人人是否都能正常而健康的活下去的问题。今天,我们反复强调世界上还有10多亿人口没有得到温饱上的解决,恰恰最为突出地暴露出此一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其次,物欲主义的存在方式的普及化和不断强化,直接动力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无限度发展,不仅成为人类最强劲的掠夺力量,也成为人类自我生产和自我生命保存的强劲力量,因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技术的发展,人的自我繁衍能力和自我存活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结果是人口剧增。截至2011年10月31日凌晨,世界人口已逾70亿。按照现在世界人口每年新增7800万的速度,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突破百亿。这种速度的人口剧增,必然导致人类赖以栖身的地球难以重负。
其三,人口的激剧增长,使人的生存空间日益窄小,同时使欲望的洪流滚滚向前,它激发了人类的强力意志和征服欲望,人与自然宇宙、生命世界之间生息相通的灵魂被欲望所淹没,生命激情支配了自由意志而生成出虚幻的立法者的心灵镜像视域,城市化和现代化成为唯一的生存主题,向大自然进军,向宇宙的深度开发,向地球的每个角落开辟经济增长的财富之路,以期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同社会,成为人类唯一的向往与努力达到的目标。由此使人类最终沦为了最具嗜掠性的生物,整个大地、整个地球、整个生命化的自然界,成为了人类疯狂嗜掠的战场。其结果是个大地、整个地球、整个自然界的环境生态遭到极度的破坏。
这种破坏最突出地呈现为被称为地球之肺的原始森林世界80%已消失殆尽,剩下的原始森林支离破碎,渐次退化,已经难以支撑人类文明的大厦。因为原始森林的消失,首先改变了自然界的气候,风暴频频,洪水泛滥,土地退化,耕地减少。自然界的气候遭受改变并进而沦为失律状态,亦导致冰山融化,海平面增高,陆地减少。原始森林不仅是地球之肺,而且更是地球的降雨工厂,是地球生物和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淡水资源之源,原始森林的消失,实际上是地球天然淡水工程的毁灭。因为原始森林消失,热带雨林则不复存在,地球上的许多生物因水和淡水资源的枯竭而濒于消失。人类这种靠消耗淡水才能生存的物种,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水资源匮乏的挑战。不仅是饮用水,更包括人类所依赖的土地,由于严重缺水而日益沙漠化。原始森林消失,天然淡水工程被人为的毁灭,这已经是自然界的极大不幸。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益进步的科技推动工业超速发展,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蚕食大量可供消费的淡水资源:世界水论坛提供的联合国水资源世界评估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天约有200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废水会污染8升淡水;所有流经亚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美国40%的水资源流域被加工食品废料、金属、肥料和杀虫剂污染;欧洲55条河流中仅有5条水质无污染。并且,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又形成人类对淡水资源的惊人扩张需求:20世纪整整一百年,世界人口增加了两倍(由1900年的16、5亿增长到60亿),然而,人类使用和消耗地球淡水却增加了5倍之多,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2%左右,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只占地球上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三,占淡水总蓄量的0.34%,到目前为止,人类淡水消费量已占全世界可用淡水的54%,地球淡水资源已经储存不多,但现在人类却正以每15年增加1倍的淡水需求消耗着水资源。这种超量的需求与消耗和绝对有限与匮乏之间所形成的巨大反差,所导致的现实状况是什么呢?是地球上许多生物、动物因水的缺少和枯竭而从地球上消亡,大地日益沙漠化,人类面临缺水和无水的生存灾难。目前,世界上已有超过一半的陆地面积、遍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20亿人饮水困难,30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据有关方面预测,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35亿人的生存将为因无水和缺水所困。所以,水资源的匮乏,不仅恶化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良性运行,也加剧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更严重地威胁人类的正常生存。
在如此普遍而严重的整体生存困境面前,人类发现,由物欲主义为主导的心灵镜像早已沦为了感觉经验镜像,这种由物欲主义感觉经验镜像所形成的人的世界,并不可能完全摆脱自然宇宙而成为绝对的人的世界,人为自然立法和人为自己立法,仅仅是人的物欲主义感觉经验镜像的虚幻。在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不是人的力量,而是自然宇宙的整体创化力量;世界的最终立法者不是人,而是自然宇宙本身;最高的存在律令、法则,不是人欲所确立起来的法则,而是自然宇宙的整体创化力量所蕴含的法则,即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那野性狂暴创造力与理性约束秩序力之对立统一法则。这个法则就是生态整体的生生不息的创生法则和生生不息的协调法则;这个法则具体展开为自然世界中每种生命、每个存在者、每种事物之间的共在互在、共生互生法则。这个法则警醒人类,在神奇而伟大的宇宙中,每个生命、每种存在都来源于自然宇宙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他只有依赖于这个整体才能彰显出自身的存在,才能保全其自身的完整存在,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讲来,每一件事物在全部时间内都存在于所有的地方。因为每一个位置在所有其他位置中都有自己的位态。因此,每一个时—空的基点都反映了整个世界”[34]。人和其他事物及其生命一样,他存在于自然宇宙之中,他的存在就是自然宇宙的存在,自然宇宙的存在,亦构成了他的整体存在。因而,人的存在离不开自然宇宙的存在,人的心灵镜像视域化的创化,同样不能摆脱自然宇宙的持续的共生性创化。“科学、艺术或创造性的活动都不能脱离持续的、不可转化的和有限制的事实。事物持续性的意义在于它自己保持住自为的有限达成态。持续的东西都是有限的、阻碍的或不可入的;它在环境中显示出自身的位态。但它并不是自足的。所有事物的一切位态都参与到它的本质中来。它唯有把自身所在的那个更大的整体汇合到它本身的界限中才能成为其自身。反过来说,它也只有在本身所在的环境中安置自身的位态,才能成其为本身。”[35]
怀特海的认识是深刻的,每个生命、每种事物的存在都应该有其自身的位态,这个使自身能够保持和彰显自身存在的位态,本来就是被给予的,它是由自然宇宙创化自身时所赋予给他们的,并且是符合它们的存在本性和自然宇宙的存在本性的。每个生命、每种事物的存在位态,都与自然宇宙以及所有生命、事物的存在保持血缘关联性、整体共在性和持续共生性,因而,每个生命、每种事物的存在都必须参与到其他生命、事物和自然宇宙的本质中去,自然宇宙的存在也必须参与到每个生命、每种事物的本质中去,才能够获得各自的存在位态,才可能成就自身的存在。人的虚妄,就在于他以其片面而偏执的物欲主义信念,组构起斩断灵魂与宇宙力量相交通的能量通道的感觉经验镜像,武断地把自然宇宙装进人的感觉经验镜像视域中,以为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不过是为人所用的纯粹客体,人力意志是安排这个纯粹客体唯一标准,由此形成一种荒谬的存在观念:人与自然是完全可以两分的,人的世界是人自我创设的世界,人的世界规律是人所确立的,虽然自然有自身的规律,但由于自然是为人所用的纯粹客体,因而自然的规律最终要接受人的规律的支配,科学发现自然规律的目的,不是为了遵循自然规律,而是要人怎样用自己的规律来运用和支配自然的规律,这就是康德所讲的人的“知性为自然立法”的本质意蕴。因为在康德及其康德主义者看来,在这个世界里,人是唯一的目的,在人的感觉经验镜像视域中的自然宇宙以及存在于中的所有生命和事物,都是人不断实现自己这个目的而存在的客体条件、物质手段与方式。由此,人的虚妄信念孳生出人的狂妄。人就是在这种虚妄与狂妄的盲目行动历史进程中,开辟出一条人与自己对立、人与生命对立、人与环境对立、人与自然宇宙对立的无序征伐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人与自然之间的原始关联通道被堵塞了,整个自然宇宙、生命世界那和谐的生境进程被中断了,自然宇宙、生命世界的整体创化力量被削弱了,这一切的变化来得那样的突然,那样的令人难以承受,以致使我们突然发现了我们今天所生存的时代,是一个地球生物结构和生命功能处于全面混乱无序的时代。地球生物结构遭到全面破坏,生命功能被迫停止,这种状况并不是地球生物群落和生命系统本身所致,而在于人的目的性行为所造成。“造成目前破坏的最深层次原因在于某种意识模式,这种模式确立了人与其他存在形式之间的彻底断裂,把所有权利赋予人类自己,其他非人类存在形式没有权利,其现实和价值仅仅与人类对它们的使用相关联。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人类的开采利用来说,非人类就完全是任人宰割的——这是控制人类王国的四种基本社会机构,也就是政府、公司、大学和宗教——政治、经济、知识和宗教机构,所共同具有的一种态度。这四种机构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允诺了人类与非人类关系的彻底断裂。”[36]由此,深深的焦虑和忧惧,逐渐消解着征伐胜利的盲目和乐观,过去为我们深信不疑的政治、经济、知识、真理和宗教,现在也开始不自觉地成为质疑和反思的对象,因为自近代革命以来的政治、经济、知识、真理、宗教,成为人类自我虚妄和自我狂妄的感觉经验镜像视域的五个扇面。
改变认知方式·收敛放纵生存 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始终是以生境的方式而存在,地球的地质结构在宇宙的进化中,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它自身也是生态整体地存在着,唯一能够干扰宇宙进化,破坏自然、地球、生命之生态整体存在的,只有人这种意愿性生物。当代人类要迎接生境时代的到来,实际上是对生态整体存在的回归,即对人、生命、事物、地球、自然、宇宙之生态整体存在的回归,使人类自己重新与生命、事物、地球、自然、宇宙以一种共同增强的生境方式而存在。对这种共同增强的生境方式的完整回归,有赖人类对现有生存方式的改变和对新的生态模式的创造。
要改变现有生存方式,创造新的生态模式,所面临的艰难任务是重塑人的心灵,改变人对世界和自己的镜像视域(即生存方法)。然而,重塑人的心灵,改变人对世界和自己的镜像视域,则必须改变人的现有认知与情感,并通过认知和情感的改变而重新确立存在信仰和生存信念。所以,要重塑人的心灵、并从根本上改变人看世界和自己的镜像视域,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重新认知自然宇宙,重新认知地球,重新认知生命和事物;二是重新认知人自己,其重心是重新认知人性,重新认识人自己的心灵,主要是人的自由意志和灵魂。
有关第一个方面的重新认知,自19世纪60年代生态学诞生以来,已经积累了许多新的思想、新的智慧、新的方法,并且这许多的新思想、新智慧、新方法已经进入了人类的生活领域和人类共存的决策领域。比如1972年6月,世界各国政府代表云集斯德哥尔摩举行联合国环境会议,面对生态灾难和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现状,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响亮呼喊:地球是一切生命的摇篮,一切生命的繁衍和人类的生存,只能在地球上展开,地球是生命的起源,是生物进化、人类居住和繁衍生息的唯一基地。这样的地球生态意识、观念、视野、方法,初步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了共识;而有关地球环境生态、宇宙环境生态的法规、组织机构和各种跨学科的生态研究,也不断涌现。然而,这些关于自然宇宙、地球生命和事物的重新认知所形成的宏观智慧成果,要在全人类范围内得到普遍的实践运用,却有赖于第二个方面的重新认知,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实质性的改变都在于人对自身的改变。
人要改变自己的绝对前提,是重新认识自己。人要重新认识自己,必须反思人的感觉经验镜像化存在,并通过这种反思而促使人从其感觉经验镜像视域中突破出来,重构心灵镜像化的存在方式,这是回归心灵完整性的前提。
反思人的感觉经验镜像视域化存在方式,必须正面审查和批判人的感觉经验镜像。所谓“感觉经验镜像”,是指没有灵魂主导的心灵被意识所蒙蔽,心灵的镜像最终幻化为物欲主义的感觉经验所取代。在感觉经验镜像结构里,感觉经验成为意识构成的基础,欲望成为意识的动力,物质和权力成为意识指涉的目标。当人类以感觉经验来镜像世界的存在和人的自身生存时,就把世界分离为现象世界和本质世界,把人分离为意识和存在,把存在分离为精神和物质,把生命划分为有机和无机、高等和低等,继而把自然规定为客体,将人规定为“万物之灵”的主体,把物质规定为至圣的目标,把精神规定为物质的婢女,把灵魂规定为迷信,把唯物主义规定绝对真理……由于这种系统化的武断规定与归类,感觉经验镜像获得了固定不变的视域,那就是以人为绝对中心,以物质幸福为唯一目的,以无度滋生的欲望为绝对动力,追求傲慢物质霸权和绝对经济技术理性,构成其相辅相成的两极。
人类就是在这样一种感觉经验镜像视域中消解了自己的整体存在,遗忘了对自己的认识,取消了心灵对行动的引导作用。人的生态整体的心灵镜像被物欲主义的感觉经验镜像所取代,虽然始于近代而形成于现代,但感觉经验镜像生成的思想种子,在古代就已经播下。在这条人遗忘自己的漫长道路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影像”论思想,为感觉经验镜像取代心灵镜像奠定了唯物质主义的思想基础,伊壁鸠鲁派的快乐主义,则为感觉经验镜像取代心灵镜像提供了欲望动力和最初的目标蓝图。近代以来,以弗兰西斯·培根为肇始的英国经验主义和以笛卡儿为代表的法国理性主义,为感觉经验镜像取代心灵镜像提供了形而上学思想资源和操作方法;而霍布斯关于世界物质主义的天才智慧和牛顿关于机械主义力学世界的丰富想象,共同构筑起了框架一切和解释一切的机械论世界观,为感觉经验镜像取代心灵镜像,提供了整体的认知框架。洛克和亚当·斯密却分别从政治学和经济学两个领域,对古希腊以来的感觉欲望主义和唯物经验主义思想进行了大综合,为感觉经验镜像彻底取代心灵镜像做了最后的完善工作:洛克从唯物质主义感觉经验论出发,认为人的本性就在于“追求幸福”,“对自然的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人必须把自己“有效地从自然中解放出来”,因为,如果人“听命于自然的土地,……确实只是一片荒原”,只有把劳动投入自然,使其能创造出财富之时,自然才获得了价值。在洛克看来,人本性是善良的,导致人性之恶的真正原因,是物质的匮乏和贫困,改变匮乏和贫困的唯一方式,是增长人自己对物质财富的欲望力和劳动创造力,因为大自然中“仍有着取之不尽的财富,可以让匮乏者用之不竭”。关键的问题是人们如何增强和提高开发自然、增长物质财富的能力。亚当·斯密却紧随其后,同样从唯物质主义感觉经验论出发,尽其所能发挥洛克关于“人的本性是追求幸福”和“向自然无限度地聚敛财富是实现人性幸福的唯一道路”的思想,把霍布斯和牛顿所共同完善的机械论世界观运用到经济生活领域,建立起放任主义自由经济学理论,为感觉经验镜像彻底取代心灵镜像,把人类驱赶上彻底的感觉经验镜像视域化的生活道路,提供了唯物质主义掠夺的市场准则。
由洛克和亚当·斯密最后完成并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提供实践方案的感觉经验镜像化存在方式,构成了现代人类的基本生存模式、价值导向体系和行动原则,大工业文明和今天正在盛行的高技术化生存的文明形态,都是建立在这种存在方式基础上的。在这种感觉经验镜像化存在方式引导下,自然与人完全对立,人与人完全对立、人与自我完全对立,傲慢的物质霸权主义思想,成为人类征服世界、掠夺自然、蹂躏生命的行动纲领;绝对经济技术理性信念,成为人类聚敛财富、追求物质幸福的行动原则。人们所关心的根本问题不再是思考,而是行动:行动本身就是一切。向行动要一切,构成了人类生存的根本大法;科学技术恰恰成为“行动就是一切”的最好催化剂、推动力。因为在这感觉经验镜像化存在方式的展开进程中,科学技术既为之预设行动蓝图,也为之制定行动程序,更为之实施行动方案。科学技术就是制造保证行动达到最佳预期目标的行动方法,所以科学技术不仅为感觉经验镜像化存在的人提供源源不断地开辟新的财富来源和新的权力来源的第一生产力,更为感觉经验镜像化存在的人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掠夺、瓜分新的财富来源和新的权力来源的新方法、新技能、新技艺。因而,物欲化的感觉经验主义,事实上成为强权主义的唯科学主义。现代人类的感觉经验镜像化生存,就这样在事实上沦为了唯科学技术程序和唯科学技术方法的镜像化生存。所以,要改变认知方式,必须全面重新认知科学技术;要消解感觉经验镜像化存在方式,必须彻底祛魅科学技术主义,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消解傲慢的物质霸权主义行动纲领和绝对经济技术理性行动原则,为人类回归生态整体的心灵镜像化存在方式扫清道路。
回归心灵的完整性:生境时代的镜像视域 托马斯·贝里在《伟大的事业:人类未来之路》中提出一个动人心弦的前景,它认为地球在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之后所产生的新生代正在终结,这种终结在开启一个新的生代的到来,即“生态生代”(the Ecozoic Era)。所谓生态生代,即是指各种生命、每个事物和整个自然宇宙、生命世界以一种共同增强的生态方式存在。其实,托马斯·贝里所讲的时代变迁,并不完全是地质本身的变迁使之然。地质的变迁无论是古生代、中生代,都是生态整体的变迁,地质变迁始终是宇宙整体创化力量的作用。只是到了新生代的后期,当人完全以人质化的心灵来遮蔽人的自然心灵,使人的心灵结构由物欲主义的野性激情悄然取代了灵魂的主导地位之后,原本就共在共生的世界被人狂妄地一分为二为人的世界和自然世界,人类的文明进程也就由此伴随着人类的悲剧得到了全方位的展开。由于人力的武断干预,本来共在共生的自然世界,变成了嗜掠成性的人类物种单向征服、掠夺、杀戮和蹂躏的无机世界,最后把人自己也赔进去,人也成为被征服、压迫、杀戮、蹂躏的对象。在人由以感觉经验镜像视域为指引所开辟的这条嗜掠性道路上,人与自然世界、万物生命之间的血缘关联、整体共在、持续共生被人力所完全消解,剩下的只是孤独无依的空壳人。概括地讲,人类今天完全与自然宇宙对立、与地球和大地对抗,万物生命之间丧失原始关联性。我们今天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纯粹不具有生态性的时代,而是物欲主义统治的时代,或者更具体地讲,是傲慢物质霸权主义行动纲领和绝对经济技术理性主义行动原则所统治的技术化生存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不是地质变迁本身所为,而是物欲主义的感觉经验镜像化存在的人的强力意志力量对本来就是生态整体存在的世界的单向征服、掠夺、蹂躏所为。所以,更为准确地讲,托马斯·贝里所讲的“生态生代”的到来,其实是人类面临无可退路的存在危机,不得不努力于向前谋求对生境时代的回归。
回归本来就是以生态整体方式存在的生境时代,对人类来讲,却是异常艰难的事情。它需要人类获得彻底的自罪意识,内燃自悔力量,并以巨大的勇气重塑已经完全异化和早已贫乏枯竭的心灵,寻回早已放逐的灵魂,使之主位;协调自由意志和生命激情,使之重新获得对立统一的张力,既充满生生不息的创化激情,又洋溢生生不息的理性约束力量,打通心灵与自然宇宙、生命世界整体力量之间的血缘通道,重续共在与共生的存在方式,唯有如此,心灵才充满生态整体的活力而回归其完整状态。心灵的完整回归,人的存在才拥有生境存在的镜像视域。唯有当我们真正获得生境存在的镜像视域,我们才可能被自然宇宙、生命世界所启示,自然宇宙、生命世界才可能在我们所获得的启示中彰显它的存在,它才可能发挥出整体创化的力量:“当我们在宇宙中被启示时,宇宙在我们自身中启示了它自己。这样的陈述可以用在宇宙的所有方面,因为,宇宙中的每一个存在都在清楚地表达着整体某个特殊方面。确实,在宇宙之中,没有任何存在可以与宇宙中所有其他存在相分离,在宇宙故事中也没有任何一个时刻可以与这个故事中的其他时刻分离而独立存在。但是,在我们自己的存在中,我们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宇宙体验,拥有自己的在地球完整现实中对它的体验。”[37]因而,对生境时代的回归的路向,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认知方式和信念模式,不能再把自然宇宙、生命世界看作是可以由人类任意征服、践踏的静态客体,而应该把它看成是相互交流的生命主体:宇宙世界本身就是一个整体的生命体,自然宇宙、生命世界是一个生灭循环的开放生命系统,它们均有其自创化力量和共创化精神。自然宇宙、生命世界的创化精神生生不息,人类存在才生生不止;自然宇宙、生命世界充满生态整体的创造力量,人类生存才盈溢创生的活力。人、生命、事物、自然、宇宙,只要他们存在,则始终是共在互存、共生互生的。共在互存和共生互生,构成了人类回归生境时代的整体镜像视域。
【注释】
[1][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杨豫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70页。
[2]唐代兴:《语义场导论:人类行为动力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40页。
[3][法]马克·布洛赫:《为历史辩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4]卡尔:《历史是什么?》,伦敦,1961年版,第80页。引自[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杨豫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67页。
[5][法]马克·布洛赫:《为历史辩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5页。
[6][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杨豫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64页。
[7][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杨豫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71页。
[8][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杨豫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65页。
[9][法]马克·布洛赫:《为历史辩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
[10]布罗代尔:《历史著作》,巴黎,1969年版,“前言”第13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8—119页。
[12][英]达尔文:《物种起源》第二分册,周建人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36、231—232页。
[13][美]威尔逊:《新的综合》,转引自王海明、孙英:《寻求新道德》,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249页。
[14][奥]康罗·洛伦兹:《攻击与人性》,王守珍、吴月娇译,作家出版社1987年版,第248页。
[15][奥]康罗·洛伦兹:《攻击与人性》,王守珍、吴月娇译,作家出版社1987年版,第249—250页。
[16][美]E.拉兹洛:《进化:广义综合理论》,闵家胤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17][美]E.拉兹洛:《进化:广义综合理论》,闵家胤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18][美]E.拉兹洛:《进化:广义综合理论》,闵家胤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34页。
[19][美]唐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候文蕙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4页。
[20][美]唐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候文蕙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9页。
[21][美]唐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候文蕙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10页。
[22][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吕瑞兰、李长生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2页。
[23][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吕瑞兰、李长生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3页。
[24][美]唐德纳·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候文蕙译.高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47页。
[25][英]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吴忠超译,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12页。
[26][英]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27]庄锡昌、顾晓鸣等编译:《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7页。
[28]庄锡昌、顾晓鸣等编译:《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0页。
[29]庄锡昌、顾晓鸣等编译:《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9页。
[30]庄锡昌、顾晓鸣等编译:《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6页。
[31]苗力田:《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32页。
[32][清]戴望:《诸子集成·管子校正》,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36页。
[33][美]托马斯·贝里:《伟大的事业:人类未来之路》,曹静译,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59页。
[34][英]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何钦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89页。
[35][英]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何钦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92页。
[36][美]托马斯·贝里:《伟大的事业:人类未来之路》,曹静译,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4—5页。
[37][美]托马斯·贝里:《伟大的事业:人类未来之路》,曹静译,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3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