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直觉生成的基本方式

直觉生成的基本方式

时间:2023-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感官直觉的生成,既是人的身体智慧的释放,也是人的生命本能智慧的释放。因为在康德看来,统觉之作为一种综合统一的认识能力,是因为统觉本身就是“自我意识”或“我思”。二是“先验统觉”,又称为知觉的先天统一,它是一切概念的综合、想象的综合、知觉的综合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康德发现了人的直觉的两种形态,即知觉判断的直觉和先验统觉的直觉。

在一次课堂上,学生问如何学哲学?学哲学有什么方法?我当时就自己读哲学书的习惯而谈了点个人的体会。我说,学哲学的方法其实很多。但基本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哲学史的方法学哲学,这是遵循道路。从思维一体认角度讲,以这种方法学哲学,是获得知性。如果按照这种方法学下去,必有一个限度的域,否则,超过了这个限度的域,人就会变得傲慢和愚钝,并成为傲慢的愚钝者,因为知性的堆积过甚,就会扼制人的形而上学的潜能,这种潜能就是心灵的悟性潜能。悟性潜能一旦被扼杀或压抑不振,人的心灵就没有领悟的灵光照耀与激发。换句话讲,人就失去了思的方向而盲目地抱残守缺。面对这种情况,溯其根源,就是思维一认知的知性化所导致的傲慢的愚钝,或者说只知遵循道路的纯粹知性的思维—认知方式一旦蒙蔽心智,就必然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挥舞着哲学家的观念棍棒的傲慢愚狂者。另一种是以哲学的方法来学习哲学,这是开辟道路。从思维—体认角度讲,以哲学的方法来学哲学,是获得悟性。对语言的敏感与惊奇,就是悟性之激活与展开。悟性是一种潜能,是天赋于人的形而上学潜能,这种天赋潜能的激活,始终是创化性的,它起于知性但必要超越于知性,它借助于经验,则必然要抛弃经验而达向超验之域外,唯有如此才能进入先验之境,这是最高境界的直觉。我之所以将这种方法誉之为最高境界的直觉,是因为在我看来,直觉有三种基本形式,即感官直觉,心灵直觉和统合直觉。而这种启动天赋的悟性潜能的直觉,恰恰是一种统合直觉。

感官直觉 感官直觉是直觉的初级形态。感官直觉亦即感性直觉,“知觉的领域和感知的精神都是一些抽象概念,在具体情形中就构成一连串身体的事件。心理领域本身只限于感官对象和转瞬即逝的感情,是较小的恒定性,仅仅能免于变成单纯变化那一类的‘不存在的实有’。精神是主要的恒定性,它充满在整个领域中。而这领域的持续则是灵魂。但灵魂若没有转瞬即逝的经验来充实就会枯萎下去”[31]。感官由经验所唤醒,因而它也可以称之为经验直觉。这种感性经验直觉,是一种局部动力学的直觉方式。罗杰斯有一条个人经验,即“我可以信任我的感受”,他曾经这样直截了当地表述了这样的看法:“很长时间以来及至现在,我领悟到一个基本的东西:你感觉到某件事值得做,它就是值得做的。换句话说,我悟出来,在某个情境中,我的整个心身的感受比我的智慧更值得依赖。”(Rogers,1989,P.23)罗杰斯将这种“身体感觉”智慧称之为“机体智慧”。

罗杰斯概括得尤为准确,感官直觉就是一种机体的智慧,这种机体的智慧的功能发挥是整体性的,也是生态化的,这种整体是一种身体,而不是一种心灵、精神、身体三位一体的统合整体,更不是人的心灵、精神、身体朝向社会、地球生命、自然的统合整体。所以,从根本上讲,感官直觉是一种局部动力学的直觉方法。

感官直觉的生成,既是人的身体智慧的释放,也是人的生命本能智慧的释放。因而,感官直觉更多地在生存预测、应对危险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心灵直觉 17世纪著名的数理科学家巴思迦曾认为,心灵有其自己的思维方式,那是理智所不能把握的。心灵是不接受精神支配的,相反,精神的运作却需要心灵功能的发挥。由于心灵独立于精神,并构成精神的原动力机制,所以心灵始终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发挥对世界的体认作用。心灵按照自己的方式发挥体认功能,是指心灵摆脱精神(具体地讲是观念、思想)的束缚,而独自以现有心灵镜像视域的方式去体认事物、世界。所以,心灵直觉是心灵单独直观世界、事物的体认方式。正是因为如此,心灵直觉始终是超验的。超验性的心灵直觉与感官直觉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理性倾向和理性诉求。心灵直觉的超验性,决定了它的生成与运用功能的发挥,必然始于经验的激励而超越经验。所以,心灵直觉是一种整体动力学的直觉方法。

统合直觉 在最浅表的层面,统合直觉意指是对感性与理性的整合直觉,它同样要借助于经验,但必须超越经验领域而达向先验之境,直接触亮宇宙心灵,获得宇宙精神,因而,它是一种先验直觉。这种先验直觉是局部动力学向整体动力学的实现,亦是整体动力学向局部动力学的完成。

统合直觉不同于“统觉”(apperception)。统觉这个概念最早由莱布尼兹(1646—1716)所提出,他把统觉界定为感知自身内在状态的意识或反思,也就是自我意识,“感知是单子内在状态,统觉则是对这种状态的反思或意识”[32]。由此不难看出,莱布尼茨的“统觉”是意识层面的内容,更具体地讲,是人的自我意识活动的功能。后来康德(1724—1804)在莱布尼茨的自我意识的活动功能的统觉理念基础上提出了统觉原理。他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编花了很大篇幅来分析统觉问题,认为统觉是人的综合统一的认识能力,统觉原理是“整个人类认识范围的最高原理”。因为在康德看来,统觉之作为一种综合统一的认识能力,是因为统觉本身就是“自我意识”或“我思”。基于此,康德把统觉分为两类:一是“经验统觉”,又称为统觉的经验统一,即经验中变化不定的自我意识,它是主观感觉间的联结,如“天下雨,地变湿了”,它只是“知觉的判断”。二是“先验统觉”,又称为知觉的先天统一,它是一切概念的综合、想象的综合、知觉的综合的先决条件。“不仅是我们自己在认识对象时所必需的条件,而且是一切直观成为我们对象时,必须的从属条件。”[33]在康德这里,“知觉的判断”大致相当于感官直觉;而其“先验统觉”,有些近似于我们所讲的统合直觉。也就是说,康德发现了人的直觉的两种形态,即知觉判断的直觉和先验统觉的直觉。

比康德略小而与康德同时代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1776—1841)提出了统觉团(apperception mass)概念。赫尔巴特持有与莱布尼兹相同的心理观,认为构成意识的任何观念,都可以引起统觉,即唯有与意识中观念相关的事物、材料以及知识、经验,才容易进入意识,并被意识所整合而形成统觉。赫尔巴特还认为,统觉不仅使观念成为意识,同时也使它为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所以,统觉将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纳入那个统一的整体,并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统觉团。赫尔巴特所提出的“统觉团”概念,其实就是康德所讲的“知觉的判断”,只是对康德的“知觉判断”何以生成做了机理上的描述,但又蕴含有康德的“先验统觉”的意味。

康德的“先验统觉”和赫尔巴特的“统觉团”有些近似于我们所讲的统合直觉,但近似不等同。我们在这里所讲的统合直觉,是指统合心灵与世界的关联性,使之获得一种全境视域。因而,统合直觉是心灵理性与宇宙理性的整体展布。

首先,统合直觉是一种整体直觉。这种整体有两个层面的语义指涉与规范:一是生命整体性,即身体、精神、心灵的整体运作;二是存在整体性,即自然宇宙、生命、人、社会的共在互存的整体运作。只有同时统合如上二者之整体而运作的直觉,才是统合直觉。

其二,统合直觉不仅是一种整体直觉,同时必须是一种生态整体化的直觉形式。具体地讲,它必须同时是对身体、精神、心灵共生互生和对人、社会、地球生命、自然之共生互生的直观把握、直接觉悟,才可称之为统合直觉。

其三,统合直觉还必须具有一种历史视域,即统合直觉的生成必须超越空间而达向历史之域,获得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维向度。

对如上三者予以整合,就形成统合直觉。统合直觉具有整体视域性、生态视域性、时空视域性和动态透视性、整体理解性等基本认知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