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来讲,教育永远都是自我拯救的根本社会方式。生境主义是人类在世界风险、全球生态危机、社会转型发展的当代境遇中图谋自我拯救的根本社会方式。生境主义教育之所以能够担当起引导当代人类展开自我拯救的责任和使命,是因为生境主义教育为当代人类重塑自我提供了五个方面的自身规定性与要求:第一,生境主义教育必须以人类在整体上的可持续生存式发展为主题,即要明确体现人类的整体要求,而不是片面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宗教主义;第二,生境主义教育必须能够实际地引导人类全面化解世界风险和生态危机、全面恢复失律的自然和气候、根治当代灾疫,从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两个方面实现生境化重建,开辟理性认知引导实践和真理检验行动的道路。第三,生境主义教育必须能够充分体现和平等地促进人类共同体共同生存、普遍发展,并为其共同生存、普遍发展提供共同的存在信仰、生存价值导向系统和伦理原则、行动规范体系;第四,生境主义教育必须能够从整体上改变人类的传统存在观、生存观、知识观、伦理观、文化观、政治观、经济观、科学观、生产观、消费观、教育观,培养学生重建一种生境化的存在观、生存观、价值观、伦理观、政治观、经济观、科学观、消费观和教育观;第五,如上生境主义目标内容必须适用于不同政治模式、不同信仰的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不同政治模式和信仰的不同民族和国家,都能够以此为基本价值导向和总体教育原则。
根据如上五个方面的目标要求,生境主义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和塑造具有生态整体理想、能力与美德的世界人为基本目标。这一目标的构成内涵有四:(1)应该引导下一代人获得一种大地精神、地球情感、宇宙胸怀和世界关怀品格;(2)应该培养下一代人面向自然宇宙、生命世界和人类社会,具备广阔博爱精神和全面慈善情怀;(3)应该塑造下一代人使他们具备一种整体存在(世界共同体)、完美人生(共同生存)、共互生活(平等、普遍发展)的基本信仰、价值观念和行动原则;(4)应该培养下一代人获得一种生生不息的过程精神、创化品质、生成能力。
基于如上目标内容的规范引导与激励,生境主义教育获得了如下具体的目标规范:
第一,生境主义教育的奠基性目标,是培养人生态整体的存在视野和生态整体的理想能力。这需要从两个具体内容入手:一是全面培养人想象世界、直觉事物、体验生存、领悟人生和生命的能力;二是全面开发和激励人的好奇心、惊诧感、探索兴趣。
第二,生境主义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人不断获得生态整体的现实生存发展创新能力。要实现这一基本目标,必须分别从七个方面努力:一是全面培养人世界范围内的合作能力、生生不息的过程能力、终身为学的博学能力;二是全面培养人生态整体地把握人类文明(思想、科学、知识)精神、智慧、方法的能力;三是全面培养人探索世界和人生的能力;四是全面培养人重建环境生态的生境化能力;五是全面培养人科际整合的创意能力和科际整合的实践操作能力;六是全面培养人适应生存与创造人生的能力;七是全面培养人认识自己、理解自己、善待自己的能力,理解他人、沟通他人、善待他人的能力,认识社会、预见社会、参与社会和管理社会的能力。
第三,生境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完美人生、完善社会、完整人类和整个世界生命的能力。这一根本任务具体展开为三个方面:一是培养人具备平等地善待自己并努力使自己成为完美人生的能力和美德;二是培养人平等地善待他人并努力使他人成为完整的人的能力和美德;三是培养人平等地善待世界上所有生命并努力使地球生命都成为完整生命的能力和美德。
第四,生境主义教育的实践目标,是塑造人养成真善美一体的能力与美德。这一实践目标的具体要求是:培养人人具有普世价值观和普世性生存能力,即普世化的人性能力、人道能力、自由能力、平等能力、公正能力。基于这一能力要求,生境主义教育必须给人灌注一种存在理想,即对人进行彼岸世界(人生世界、生命世界、自然宇宙)的终极信仰和终极关怀能力的塑造和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