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诠释
【来源】(战国)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
【解释】滥:混杂,引申为蒙混之意;竽:古代一种乐器,可以合奏,也可以独奏。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成语掌故】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善于吹竽的乐师便有三百个。齐宣王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都会让这三百个人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吹嘘说:“大王,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我愿意成为大王众多乐师中的一员。”齐宣王听了很高兴,毫不怀疑地收下了他,将他编进三百人的吹竽队伍中。从此以后,南郭先生就和众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享受同样优厚的待遇。
其实南郭先生压根儿就不会吹竽,他跟齐宣王说的那番话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弥天大谎。每逢演奏的时候,他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就跟着摇晃,人家摆头,他也跟着摆,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就这样,南郭先生混过了一天又一天。
过了几年,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盡王继位。齐盡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和齐宣王不一样,他觉得独奏更悠扬、更逍遥。于是齐盡王下令,要这三百个吹竽的人好好练习,做好准备,一个个轮流吹竽给他欣赏。其他乐师们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却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词解人生
西方谚语说:你可以一时欺骗一些人,却不能一直欺骗所有的人。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
但是南郭先生是有条件的,他与齐宣王的其他乐师一起共事了很长时间,这是一个非常优越的学习条件。如果他是一个有危机意识的人,便应该在“滥竽充数”的这段时间里,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向身边的乐师学习,真正掌握吹竽的技巧,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乐师,这样也不至于最后落得个逃之夭夭的下场。
对于现代人来说,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不断丰富自己是必须的,但有的人明明整日担心自己是否会被裁员,却不愿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或许一开始,他们并不是“滥竽充数”之人,但是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他们逐渐落伍了,成为这个时代中不和谐的“音符”。他们明白问题的症结所在,却始终不愿去解决,而是一味地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希望不用通过任何努力也可以一直这样维持现状。终于有一天,裁员的名单上有了自己的名字,他们只能如南郭先生一样,卷起铺盖离开。所以,当你还有条件、有时间可以提升自己的时候,抓住机会让自己的变得越来越强,让自己永远是被需要的那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