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诠释
【来源】(晋代)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解释】甚:很,十分;解:理解。读书只求知道个大概,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花时间。今天形容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只停留在一知半解上。
【成语掌故】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末年的著名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开辟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种境界。他生活的时代,正是东晋和南朝交替的动乱年代,国家分裂,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他出生于官宦之家,由于家道衰落,生活并不富裕,而是充满了忧患和不幸。但是,陶渊明志趣高洁,淡泊名利。他做彭泽县令时,上面派了个官员下来视察,县里的下级官吏要他端正衣冠去迎接。陶渊明愤然说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继而辞官,回到家乡继续过清贫的生活。
在看透了官场尔虞我诈、腐败黑暗的丑恶内幕后,陶渊明尤其喜爱清静闲散的田园生活。他在勤劳耕作之暇,或与好友饮酒畅谈,或在家里读书吟诗,生活十分惬意。他家门前有五棵大柳树,因此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28岁那年,他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也就是他自己的小传。
在《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写道:“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说:这位先生也不知道是何许人,就连姓名也不知道,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而自称为“五柳先生”。他喜欢静谧,不善言谈,淡泊名利。喜欢读书,但不死啃字句。每次有什么新的体会,就高兴得连吃饭都忘了。
词解人生
“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陶渊明的一种读书心得,正是这种读书方法引起了后世的争论,到底是应该观其大略,期在会意,还是应该务精于熟,字斟句酌。其实,读书的目的不同,方法也就不同。
以治学而论,当然要致力于学有所专的攻读和才有所长的培育。但就态度和方法而言,一是博览群书,广收信息以求见多识广,胸有全局,以避免踞于一隅;二是紧扣专长,务于精熟,以集中精力,早登高峰。对于思想者而言,“不求甚解”也许是一种优点,因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往往是在他接触了一种新观点,但又未被完全征服同化使其成为“信仰”的时候,以思想“火花”的形式迸发出来的。一旦完全接受,反而成了思想的桎梏。不要依据别人的观点去选择自己的读书方法,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唯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