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诠释
【来源】(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五年》。
【解释】贪:贪图;宝:宝贵。比喻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比喻作风廉洁。
【成语掌故】
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在山上开凿石料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宝玉。他高兴地带回家,并请一个玉工来鉴别。玉工仔细看了后,赞不绝口,说:“这块玉好极了,没有一点毛病,是个宝贝。不过你得小心,别在人家面前露眼,小心让人家偷了去!”
其实,这人请玉工来家,已经引起了邻居的注意。原来,平时极少有人上他家,这回玉工突然来,有人便不时进来张望。宋人见邻居心存疑惑,更加不安,怕有个闪失,会空欢喜一场,便把宝玉藏到了一个极隐蔽的地方。尽管如此,他还是担心宝玉会被盗走。如果把它卖掉,又怕不知它的真正价值,给别人占了便宜。他考虑来考虑去,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不会让玉失去应有的价值,自己也不必总是提心吊胆,他决定把它赠送给一个有身份的人,这样多少还能留下些人情。过了几天,他见没人发现,便带了宝玉悄悄地前往都城。
到了都城,他去见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献上了宝玉,子罕不解地问:“你把如此贵重的宝物送给我,大概是要我帮你办什么事吧?不过,我是从来不接受别人赠送的礼物的。”宋人忙说:“我没什么事要你帮我办。据玉工鉴定,这块宝玉是稀有之物,所以我要献给你。”子罕再次拒绝说:“我绝不能收下这宝玉。如果我收下了,你没了宝玉,我也会因此而失去清廉的美名,你和我都丧失了宝。”
宋人听不懂子罕这话的意思,只是呆呆地望着他。子罕继续说道:“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你把玉给了我,当然丧失了宝,但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丧失了不贪这个宝。这样,双方都丧失了宝,我们还是各自保留自己的宝吧!”
宋人见子罕始终不肯收下这块宝玉,只得无奈地说:“小人乃一介平民,留下宝玉必定不得安宁,所以特地到都城来献给你,也是为了免除祸患。”
子罕沉思了一会儿,叫宋人暂时留下。接着,命一位玉工将这块宝玉雕琢之后,拿到市场上去卖,把钱交给宋人,然后派人护送他回家。
词解人生
“以不贪为宝”,这是春秋时子罕做人的准则。“究竟什么是宝”,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有人以金珠珍玉为宝,也有人以气节情操为宝。当官者如以前者为宝,往往聚财宝以自肥,走上贪污腐化的道路;若能以后者为宝,就能清白自守,秉公办事,为国为民做好事,成为百姓真正的父母官。但永持此宝,谈何容易?有很多人因难以抵制物欲的诱惑,而使自己晚节不保,从而踏上了不归路。一桶牛奶中倒入一杯脏水,整桶牛奶就变得污浊;人一旦放弃了对操守的坚持,就容易陷入泥沼。所以,做人应该坚持操守,不要因为身外之物而丢弃了自己的宝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