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诠释
【来源】(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解释】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比喻知音难得。也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够理解的人很少。
【成语掌故】
宋玉是战国时楚国著名的文学家,他与唐勒、景差等人共同继承和发扬了楚辞的精髓。虽然他的成就不及楚辞的创始人屈原,但在同时代人中,他的成就是最高的。他在楚襄王手下做事,由于文才出众,遭到了许多人的妒忌,这些人不断地在楚襄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楚襄王本来不相信,但听多了也就开始有所怀疑了。
有一次,楚襄王问他:“先生最近有行为失检的地方吗?为什么有人对你有许多不好的议论呢?”宋玉据理力争,清楚地向楚襄王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楚襄王听了他的话,不禁疑惑地说:“你说得确实很有道理,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与你不和呢?”宋玉若无其事地回答说:“请大王宽恕,听我讲个故事:最近,有位客人来到我们郢都唱歌。他开始唱的,是非常通俗的《下里》和《巴人》,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好几千人。接着,他唱起了还算通俗的《阳阿》和《薤露》,城里跟他唱的要比开始时少多了,但还有好几百人。后来他唱格调比较高雅的《阳春》和《白雪》,城里跟他唱的只有几十个人了。最后,他唱出格调高雅的商音、羽音,又杂以流利的徵音,城里跟着唱的人更少了,只剩下几个。由此可见,唱的曲子格调越是高雅,能跟着唱的人也就越少。圣人有奇伟的思想和表现,所以超出常人。一般人又怎能理解我的所作所为呢?”楚襄王听后恍然大悟。
词解人生
人经常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人们总是说:“高深的东西只有少数人能理解。”但是高深的东西又是以深刻的理论为基础的,我们对于知识的追求,无非就是要往尽可能深的层次去探究。但当我们渐渐达到那个层次的时候,又发现能理解我们的人少之又少,这应该就是所谓的“高处不胜寒”吧!
交友亦是如此。或许你并不是一个高深莫测的人,但思想这个东西却是很难与别人达成共识的。我们到底应该为了坚持自己的思想与追求,而让自己处于一种相对孤单的状态之中;还是应该做出一些改变,以使自己能够加入到大众的行列中去呢。这是一道选择题,答案因人而异,那么,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