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说过:“否认过失一次,就是重犯一次。”人生在世,做错事产生过失是不可避免的,但能抬起双脚重新走在另一个正确的方向上,才是当下该做的事。
人们之所以对自己以前的错误耿耿于怀,迟迟不肯原谅自己,多半是因为我们为之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代价不能再收回,但是我们的心情可以回转,也需要回转,因为生活还要继续。人生最可怕的,莫过于背着心灵的包袱走路了。一位年轻人跟一位玉雕大师学习玉雕九年之久,在这九年当中,大师把雕玉的步骤、技巧都一一传授于他。无论是选玉的视角、开玉的刀法、下刀的力道、打磨的时间,年轻人都能熟练地掌握了。
但有一件事年轻人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操作和大师一模一样,却始终雕不出与大师一样精美的玉器,于是开始怀疑大师没有把绝技传授给他,所以雕出来的玉器差别才那么大。年轻人越想越生气,开始惋惜自己在此花费的九年光阴。一天,大师把他叫到书房,对他说:“我的全部技艺已经传授于你,你离开师门之前,要雕刻一样作品作为你的毕业总结。我已经在南山购得一块璞玉,准备让你来雕一个蟹篓,雕玉的价钱已经和买主谈好,到时候你可以用这笔收入作为自立门户的本钱。”
那块璞玉,是一块翠绿的极品岫玉,显然是大师花了大价钱才购得的。年轻人想:我一定要认真雕这块宝玉,一定要超过大师。
于是年轻人憋着一股劲,开始动手雕刻。然而,这种心气让他无法平静下来,手中的刀似乎也不听使唤,终于在雕篓口的一只螃蟹时歪了,刀痕划过了美玉。就在那一瞬间,他几乎崩溃了,因为无法原谅自己的失误,于是不辞而别,丢下未完成的玉走了。
年轻人虽然后来在几家玉雕作坊里工作过,但他多年来从没雕出一件像样的作品,因为每当他拿起刻刀,那块翠绿岫玉上的刀痕就会浮现在他脑海里。由于作品一直不出彩,他一次次被作坊老板辞退。在彻底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想起了大师,决定回去看看。
面对身背荆条跪在门前的徒弟,大师并没有觉得很诧异,只是和过去一样,心平气和地说:“开工了。”他哭了,然后跟着大师来到书房,大师从一个方匣中取出那块翠绿岫玉,那深深的刀痕又进入他的眼帘。
大师当着他的面,拿起刀在那深深的刀痕上雕琢。没过多久,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龙虾出现在螃蟹背上,原来那道刀痕不见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年轻人扑通一下跪在大师的面前,满面羞愧地央求道:“请师傅传授这雕玉绝技。”
大师神态平静地对他说:“我已经把全部的技艺都教给你了,如果说有什么绝技的话,就是一句话:刻在玉上的错,不应该再刻在心上。”
戴尔·卡耐基说:“不要让自己因为一些应该丢开和忘记的小事烦心,要记住‘生命太短促了,不要为小事烦恼’。”一个人做了错事并不可耻,因为只要是人,就会做错事。否认自己的行为,不但是对自己人格的否定,也是令自己无法进步的障碍。
有位哲学家曾说过:“同一件事,想得开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放开你的怀抱,别为那无谓的得失所苦恼。不要去在意那本不该属于你的东西,要心态平和地面对你所失去的一切,幸福就会随之而来。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对自己太过苛求只会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与其不快乐地活着,倒不如对任何事都不要太执著,顺其自然,只要尽心尽力就可以了,结果如何我们可以不去在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因为做错一件事就永远被打败。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犯错本来就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关键不在于你犯的错本身,而在于你犯错之后的反应。
如果失去了直视错误的勇气,从而失去做事的心情,很可能就会赔上自己的现在甚至未来。很多人在犯错之后不能原谅自己,甚至憎恨自己,进而影响到做事的心情。如果憎恨过于强烈,就容易导致无法洗心革面,无法看到希望的曙光。既然自己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何必还要搭上现在和未来!放下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原谅那些意外,不堪重负的心灵才能从中解脱出来,重新找回未做“错事”前的自己,开始一段不一样的、精彩纷呈的旅途。
宽心智慧
一个人做了错事并不可耻,因为只要是人,就会做错事。否认自己的行为,不但是对自己人格的否定,也是令自己无法进步的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