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王阳明全集·教条示龙场诸生》
不立下大志,这天下就没有可以成功的事情,就算是学习技术,如果不立志也难以成功。
王阳明在讲学中曾经对弟子说:“你们学习一定要立下做圣人的志向和决心,每时每刻心中都要有一种‘一棒子打出一条伤痕,一巴掌打出一道血印’的精神,只有这样听讲,才能感知每一句的力量,才能加深印象。每日如果糊里糊涂混日子,跟一块死肉一般,打骂不知道疼痛,最终也学不到学问的精髓。等回到家后,依然用老法子面对生活,等于是浪费时间,这多么可惜啊。”
志不强者智不达,可见确立志向在人生之中有多么重要。王阳明从小便心怀大志,那就是要读书做圣人。在他12岁那年的时候,他非常认真地问自己的老师:“何为天下第一等事?”老师也非常认真地回答他:“唯读书登第耳。”王阳明听后用怀疑的态度反驳老师说道:“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老师听后反问他什么才是人生头等大事,小小的王阳明却说:“读书学圣贤耳!”
在大人们看来,王阳明说出的话简直是张狂至极,滑稽可笑至极。在明朝,所谓的圣贤就是指尧、舜、孔子、孟子等这样的人物,而王阳明小小的年纪就想做古圣先贤之人,简直太可笑。但是在王阳明心中却始终觉得读书做状元不过是外在的成功罢了,只有读书成为圣贤才是内在的修为,才是人生的第一等大事。也正是因为拥有这样崇高的志向,才使王阳明有了跟别人不同的人生。在他的一生之中,读书做圣人始终伴随着他的生活和工作,他也以此来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事情,最终开创了自己的心学。
在浙江的永康有一个年轻人,他跟随王阳明的学生学习心学,但是他感觉有很多问题始终弄不清楚,于是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专程拜访王阳明,希望能够学习到具体的心学之道。王阳明见到他之后,问他先生都教了他一些什么?这位年轻人回答:“没有教什么特别的,只是先生每天都教导必须立志学习圣贤的学问,不能总是沉溺于世俗之学。”王阳明听后认为年轻人已经学到了圣贤之学的方法,声称自己没有什么再教给他的了。
年轻人百思不得其解,再三恳求王阳明一定要教给他。王阳明便询问年轻人这一路旅途中的辛苦,然后感叹地说:“你这一路真是太艰难了。你来我这里,路途是如此的劳累,又经历了那么多的艰难险阻,中途为什么不返回去,而坚持来我这里呢?难道有人强迫你吗?”
年轻人听后回答说:“我来先生这里,是想投身于先生门下学习圣贤之道,尽管旅途中艰辛,但是内心却感到非常快乐。况且我哪里能因为吃了这点苦就返回去的道理呢,这也不需要什么人来强迫自己吧。”
王阳明听了年轻人的这番话,禁不住抚摸着自己的胡须笑了起来,并说:“这就是我所说的,你已经得到了学习圣贤之道方法的原因。你有志向,有决心,一定要投入到我的门下学习心学,这便无需任何人告诉你来的方法,不远千里,不辞劳苦,跋山涉水也要到达我这里。你立志学习圣贤之学,有了这样的方法,还愁达不到圣贤的境界吗?更不用别人教你什么了。你这一路之上弃舟登陆,自己把盘缠留给仆人,而自己宁愿去借粮食,而且冒着如此的酷暑而来,这又是从哪里学到的方法呢?”
年轻人听了王阳明这一番话,恍然大悟,心中突然明朗了起来。王阳明还有一个学生名叫萧惠,他问老师佛老之学的精妙所在,王阳明说:“圣人之学简易广大,你不肯问我其中感悟到的,反而问我后悔的。”萧惠很是惭愧,便向先生请教圣人之学,而王阳明却说:“你现在只是做表面功夫,敷衍了事,告诉你也没用。等你真正拥有了一颗做圣人的心之后,再和你讲也不迟。”
萧惠听后依然再三请教,王阳明说:“我已经跟你说得很清楚了,可是你还是不明白。”在王阳明看来,想要达到圣贤之人的境界,最关键的就是要现有一颗一定要成为圣贤之人的心。人只要先立定了这个做圣人的志向,有了这样的决心,才会经受住外界的诱惑,经受住艰难困苦的考验。也只有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万事方为一事,一切也就都好说了。
人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看着漫长,实则又十分短暂。在这一生之中立志和决心非常重要。有时候看一件事能否完成,就是要看你立下的志向。只有有了决心,才会千方百计地去寻找成功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