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正确”的志“错误”的志

“正确”的志“错误”的志

时间:2023-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徐爱就推荐他去见王阳明,王阳明就跟他讲心学。王阳明所说的孝,其实就是不让父母担心的学问。从傅凤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立志尽管很好,但是如果立志的方向错了,那就会过于偏激,那就会走向错误的道路,这样下去是十分危险的。王阳明听后说了四点:第一,就是要立志。

何廷仁、黄正之、李侯璧、汝中、德洪侍坐,先生顾而言曰:“汝辈学问不得长进,只是未立志。”侯璧起而对曰:“珙亦愿立志。”先生曰:“难说不立,未是必为圣人之志耳。”

——《传习录》

想要做事,固然要立志,但是立志也要符合客观规律,否则就会南辕北辙,向错误的方向发展下去。

何廷仁、黄正之、李侯璧、汝中、德洪这几位学生陪着老师坐在一起聊天。王阳明对这些学生说:“你们的学问没什么长进,这是因为你们大家没有立志的原因。”这时候李侯璧站起来对先生说:“我愿意立志。”王阳明却说:“很难说你没有立志,不过你立的不是一定要做圣人的志向。”其实王阳明是想告诉自己的学生,学习要立志,但是立志也要正确,只有正确立志,方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走。

王阳明在龙场讲学期间,他的爱徒徐爱在安徽祁门遇到一个叫傅凤的人,这个人终生的理想就是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但是他却没有像样的工作,也赚不来钱,所以也就无法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徐爱就推荐他去见王阳明,王阳明就跟他讲心学。傅凤听完之后,开始下决心修行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早已经年老的父母以及傻弟弟都急需他来养活。所以他抛弃心学,开始日夜不停地读书,想要考个进士,求个一官半职来养活家人。

但是事与愿违,因为他总是吃不饱,加上拼命读书,后来身体越来越不好,最终得了重病,卧床不起。但是为了养活父母和弟弟,傅凤在重病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读那些科举之书,但是王阳明的一些学生们总是想尽办法让他以自己的身体为重,告诉他,这样坚持下去,只能让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好,这种情况下最好还是先保重身体才为上策。傅凤为此心中特别烦闷,于是去请教王阳明。

王阳明听后叹息地说:“你啊,一生立志孝亲,但是却因此陷入到了不孝的深渊之中。”傅凤听完非常吃惊地问:“先生,难道我不想尽办法去做官赚钱来养活父母和弟弟,就是孝顺吗?”王阳明听后反问道:“你为了科举,为了做官赚钱而照顾自己的父母和弟弟,但是却因此把自己搞成病夫,这难道是孝吗?”

傅凤听后非常疑惑。王阳明此时又说:“看你现在这病怏怏的样子,你自己觉得能考上进士吗?”傅凤听后非常坦诚地回答:“不能!”王阳明接着说:“你现在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了,不要说无法参加科举,得不到官职,就你现在的身体状况,不要说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兄弟了,恐怕还要让你的父母来照顾你吧。你说,你这不是大不孝,又是什么?”

傅凤听完这番话潸然泪下,随即请王阳明为他出个主意。王阳明回答道:“宇宙中最真最好的孝,就是不让自己的父母担心。只要知道了这个,就知道如何去孝顺自己的父母了。”王阳明所说的孝,其实就是不让父母担心的学问。孝顺父母,物质条件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安心。在这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平安,健康,那么将心比心,我们作为儿女也希望自己的父母平安,健康。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让自己的身心平安,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在不断变幻的,当良知没有被遮蔽的时候,对于孝顺的要求是万古不变的,想要真的孝顺,就要做到“让父母安心”这五个字。

从傅凤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立志尽管很好,但是如果立志的方向错了,那就会过于偏激,那就会走向错误的道路,这样下去是十分危险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有很多人都会犯下南辕北辙的错误。想要做好事,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立志的同时要反省自己,发现错误就立刻改正,才会步入梦想的旅途。

有弟子问王阳明,学习朱熹理学格物致知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去外面格物,把格物得到的道理用静坐思考的方法能与自己的心吻合就是了。您这个学问要怎么学会它呢?王阳明听后说了四点:第一,就是要立志。也就是要打定主意,下决心做圣贤。第二,要勤学。做圣贤就要勤奋学习,就要努力学习知识来提升自己的品德。第三,改过。有错就要改,不可姑息。第四,就是要在朋友之间用责备的方式去劝善。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杆秤,都要对自己进行公正、公平、不偏不倚、不轻不重的评价,因为一个人只有准确把握好自己,才能实事求是,才可以恰如其分地感知自己,并完善自己。

在人生的旅途中,树立心中的志向之时,要问清楚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应该去做什么,到底要怎么做,才能确立正确的志向,才能避免错误出现,才能懂得量力而行,才可以朝着对的方向一直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获得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