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缘脱去心无事。
——《传习录》
领导也是从普通人做起,想要将管理达到理想境界,就要去磨炼自己的性情,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担当起领导的重任。
1527年的七月,王阳明再次接到圣旨,让他去广西征讨匪患。其实此时的王阳明已经有严重的肺病,但是皇帝的命令谁又敢违抗呢?到了十月份,王阳明终于抵达了江西的广信,当年他就是在这里拜访娄谅并深受启发才步入到理学的研究之中。而此时的他因为心学在这里遍地开花,所以拥有诸多的学生,就连贵州的信仰者也穿过千山万水来到这里请教王阳明学问。王阳明发现如果在船上接见学生会有危险,所以就与学生们说等从广西回来之后彻夜长谈,但是对于贵州来的学生,他却不忍心这样做。
一个叫作徐樾的学生就像是朝圣一般期待着与王阳明见面,而这个学生不过刚刚进入心学的初级阶段,那就是静坐,但是他非常相信从静坐中可以领悟心学的真谛。王阳明答应了与他的见面。王阳明见面之后让他举一些例子说明心学,徐樾兴奋地开始举例,但是连续十几个例子都被王阳明否定,徐樾心中相当沮丧。王阳明于是跟他说:“你太执着于事物了。”徐樾听不明白,王阳明就指着船中的蜡烛说,这是光,然后在空中划了一个圆圈,说这也是光,随后又指着船外湖面映照的烛光说,这也是光,随后又将目光投放到目所能及的地方说,这还是光。徐樾开始非常迷茫,但是很快就兴奋地对王阳明说,老师,我这次懂了。王阳明分手之时跟他说,不能执着,因为光不仅仅在烛上,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王阳明第二天抵达了南浦,这里曾经是他与朱宸濠的战场之一。南浦的百姓都非常感激他当年擒获了朱宸濠,将他们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了出来,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百姓也特别想见一见心中的人生导师。王阳明进入县衙之后,让自己的学生对百姓进行妥善安排,自己则坐在大厅的中央,让大家排好队依次进入。
有一个叫唐尧臣的学生本是王阳明的弟子,因为无法参透心学,所以就半路退学而去,但是通过后来自己的修行慢慢理解了心学的真谛,所以跑来想向王阳明学习心学。当他见到这般场面简直是惊呆了。王阳明的学生们见到他之后取笑地说,原来的逃兵又来投降了。唐尧臣听后不服气地回答,只有王老师这样的人才能让我再次投降,你们肯定是不会有这等能耐的。
十月的时候,王阳明到了南昌。南昌的百姓兴奋至极,在没有得到南昌政府同意的情况下,就纷纷自发地拿出自己家的水果以及刚刚做好的食品到城外去迎接王阳明。王阳明在南昌受到的接待级别相当于皇帝的规格。这事情传到北京城,招来诸多的羡慕嫉妒以及佩服。其实王阳明能得到如此的接待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朱宸濠在南昌期间做尽了伤天害理的事情,老百姓没少吃苦。在王阳明打败朱宸濠的同时,也开始在南昌开始讲学,他的心学学生可以说遍布了南昌的大街小巷。如今那个曾经打败了宁王的老师重新来到南昌,南昌的老百姓和学生们怎么能不为之疯狂呢?
离开南昌,王阳明继续南下。此时他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但是他还要坚持,因为有皇命在身。吉安曾经是他攻克宁王的指挥所,在这里他同样受到了老百姓和学生们的欢迎。在百姓和学生热情的欢迎气氛之中,王阳明指导吉安的学生们说,炼心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努力刻苦,并告诉他们,尧舜那样的圣贤之人,平常还要不断学习呢,何况我们,所以要想学好心学,必须努力地学习圣人。
“致良知的功夫虽然看似简单真切,但是这世间越是简单真切的学问就越是容易被人忽视。大家务必在生活中简简单单地按照自己的良知去做人做事,如果坚持这样做,那就是圣人气象了。”他预感到自己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他告诉世人,只要按照良知的指引去真切的为人处世,并且持之以恒,那么圣贤的境界就在眼前了。
王阳明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一位军事家,也是一位政府官员,可是他无论是面对平民百姓,还是面对学生,向来都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相处,从来都不会计较自身地位的高下。无论是圣人、老师、官员抑或是其他,一切皆来自平凡,除去这些头衔,人不过是肉体凡胎,与普通人并无区别。所以王阳明一直以来都是淡泊名利,平易近人,对学生更是循循善诱,正确引导。
作为领导必须有一定的涵养,这样才可以让自己对待任何事情都能始终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以及冷静的头脑。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就必须不断修炼自己的身心,从而洞察一切,淡然面对,担当大任,做成大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