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退一步,让三分

退一步,让三分

时间:2023-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上有许多典型事例,充分说明忍让退却的好处。在这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三朝皇叔李忱的地位既微妙又尴尬,他只能以黄老之道,韬光养晦,装傻弄痴。生活中我们同样要懂得退一步之法和让三分功劳的智慧,因为人生纷扰不断,若总以“得理不饶人”的心态去面对,自然会让自己处于一种孤立的境地。既然没有能力改变现状,我们就要懂得退一步加让三分的道理,等一切都过去了,剩下的就是美好。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杜牧《题乌江亭》

智慧品读

人们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要懂得礼让待人,宽忍接物。当我们为他人的利益着想来处理问题时,实际上是在变相地为自己的目标铺平道路。尤其是在面对风险时,冷静大度地后退一步再做决定,反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以宽忍开始、因退步居上都是与人打交道时不可多得的黄金法则。历史上有许多典型事例,充分说明忍让退却的好处。

唐宣宗李忱在即位之前曾不得不离京出走,这得从他当时的处境说起。李忱的母亲并不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妃子,她作为当时叛臣的罪孥进宫,结果邂逅了当朝皇帝——唐宪宗李纯,生下了李忱。可惜在李忱幼年时,宪宗皇帝就被宦官暗杀了,留下这一对母子,孤苦无依。

公元820年2月,李恒(李忱之兄)被宦官扶上皇位,是为唐穆宗。四年后穆宗服长生药病逝,其子敬宗李湛接任,但李湛只活到18岁,驾崩后由其弟文宗李昂、武宗李炎相继接任。

在这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三朝皇叔李忱的地位既微妙又尴尬,他只能以黄老之道,韬光养晦,装傻弄痴。尽管他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但光王的特殊身份,还是让他逃避不了被侄儿们猜忌、排斥的命运。

文宗、武宗两位皇帝更是对他心存芥蒂,非但不以礼相待,还想方设法地迫害他。公元841年,唐武宗登基时,李忱为避祸全身,便“寻请为僧,行游江表间”,远离了是非之地。

法号“琼俊”的李忱虽然隐居于与世隔绝的深山之中,但他并没有一心向佛,忘却心中之志。握瑾怀瑜的他,效法孔明抱膝于隆中、太公钓闲于渭水,准备待时而动。在唐武宗统治的6年间,他不停地通过秘密渠道打探宫内情况,积极从事夺权的活动,以实现“归去宿龙宫”的夙愿。

虽然他一直隐藏自己的这一志向,在福建境内的天竺山真寂寺的三年间,他大智若愚、言行谨慎、不露端倪,但在一次与当时的名僧黄蘖和尚观瀑吟联时,他那深藏于心的雄才大略却通过一句对联表露无遗。

一日,两人在山中闲话,面对悬崖峭壁上的一条飞瀑,黄蘖来了雅兴,对李忱说道:“我得一上联,看你能否接下联?”李忱也兴致盎然,说道:“你道来我听,我必对得上。”黄蘖于是吟道:“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李忱几乎是脱口而出:“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黄蘖听了,赞赏有加。

没有深沉的寂寞,哪有动地的长歌?李忱就像那瀑布,经历“千岩万壑不辞劳”的艰险后,终将飞珠溅玉、石破天惊。公元846年,深谙权谋、忍辱负重的李忱果然从侄儿手中夺过大位,成为唐宣宗,时年37岁。由于他长期在民间阅世读人,深知黎民疾苦,故躬行节俭,虚怀纳谏,颇有作为。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李忱能忍人所不能忍,终于忍而后发,结束了多年的屈辱生活,并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可见要做大事,要成大事,就要懂得忍退一时方可厚积薄发的道理。

生活中我们同样要懂得退一步之法和让三分功劳的智慧,因为人生纷扰不断,若总以“得理不饶人”的心态去面对,自然会让自己处于一种孤立的境地。每一位优秀人物的身旁总会萦绕着各种纷扰,对它们保持沉默要比寻根究底明智得多。

生活中有些事情是我们看不惯的,但这样的日子换谁都得一天一天地过下去。既然没有能力改变现状,我们就要懂得退一步加让三分的道理,等一切都过去了,剩下的就是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