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佛语
智慧品读
世界上的很多事,往往是一念之间的事,转念可以让人迷途知返,也可以让人一失足成千古恨。佛语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其中的关键在于一个人能否在福祸转变之时、生死转变之机,掌控自己的思维和欲念。那些能够避免事态严重的人,往往是懂得将不良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的人,儒家所说的“穷理于事物始生之际,研机于心意初动之时”就是这个道理。
当心中的邪念浮起时,及时认识到这种邪念有可能将人引向不归之路,便把意念拉回正路上去,便可以避免犯错。要在坏的念头一产生时就立刻有所警觉,有所警觉就立刻设法来挽救,这是转灾祸为幸福、变死亡为生机的重要关头,绝不要轻易错过机会。因此,一个人要时时警惕,切不可中了邪念的圈套。
南宋宁宗嘉泰年间,有一个叫陈仲微的人在莆田做县令,管理县上的事。
有一天,陈仲微寻访时被一个人半路拦下。那个人走上前来,对陈仲微说了很多阿谀谄媚的话,意思是说,以后大家难免有用得着的地方,让陈仲微多多包涵关照自己。说完秘密地将一封书信和一包银子塞在了陈仲微的手中。陈仲微面不改色,从容接受。回家后将信和钱原封不动地收起来。自此之后,仍然公私分明地办事。
这样过了大概一年之久,这个人欠了县上的租税,遂派人到县府上打点,并隐晦地暗示陈仲微:“你应该给予通融,因为你已经收了我的贿赂。”
然而出乎此人意料的是,陈仲微毫不留情地逮捕了前来打点的这个家奴,并按当时的律法,对这个人逃避租税的行为做了处理。这个人知道后十分气愤,决定倒打一耙。这个人找陈仲微,并责怪他不讲情义,还说他为官贪财,收受贿赂。
只见陈仲微命人到自己的书房取来一个盒子,交给这个人。原来里面装的是当年这个人给他的书信和钱财。这个人看到东西原封不动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无言以对,连连向陈仲微谢罪。这件事之后,陈仲微清正廉洁的品格倍加为人称道。
陈仲微拒贿是明智的。如果他当时接受了那份贿赂,满足一时的欲念,就有可能接下第二份贿赂,第三份贿赂……最终走上欲念无尽的不归之路。
生活中,一念之差,常常会成为生死关头的转折点。但一念铸就并不是一时一刻之功,而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思维惯性的作用,因为起步时就不注意,“欲路”上的念头越来越重,妄念的惯性越来越大,以至于想停止时都难以及时刹车。
为了尽量减少这种状况,我们就要“穷理于事物始生之际,研机于心意初动之时”。用自省、自制的惯性代替妄念的惯性,在妄念产生的最初时刻,就防患于未然。欲念的转换既可以让人进入天堂,也可以拉人进入地狱,关键是我们不要轻易放过事态无法收拾之前的种种自制、反省和改过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