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
智慧品读
北宋时期,有一个名叫方仲永的人家里世代都是农民,没有一个文化人。他5岁时,还从未见过笔墨纸砚。可是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着向家里人要笔墨纸砚,说想写诗。他父亲感到十分惊讶,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方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同乡的几个读书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跑到方仲永家来看,一致认为他的诗内容深刻雅致,文采绚丽多姿。人们纷纷称赞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
这件事在乡里流传开后,方仲永家热闹起来,经常有人来家玩,有人当场出题要他做诗,甚至还出钱让他题诗。方仲永的父亲见有利可图,于是放弃了让方仲永上学读书的念头,每天带着方仲永轮流拜访县里的那些名流、富人,找机会表现方仲永的做诗天赋,以博得那些人的夸赞和奖励。
由于方仲永没有机会学习,久而久之他的才华就逐渐地消失了。到20岁的时候,他已经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了。
大才的成就往往在于从小的教育,如果小时候锻炼得不够火候,陶冶得不够精纯,等到长大以后再来弥补就已经晚了。为人父母,言传身教一定要趁早,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规范他的一言一行,督促他不断学习,否则错过时机,将后悔莫及。
方仲永在小时候就显露出了过人的才华,如果善加利导,将来一定成就非凡;然而悲剧就在于,他的父母不仅没有重视对他的教导,反而以他的才华作为骄傲的资本,导致他荒废学业,一事无成。
与方仲永的父母相比,孟子的母亲就显得明理多了。
少年时期的孟子因贪玩而不好好学习,经常跑到一个离家不远的墓地,做着挖坟埋死人的游戏,有时玩得连饭都忘记吃。因此,孟母非常焦急,决定为孟子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后她挑中了街市附近的一个地方,把家搬到那。
但是繁华的街市和来往的商人也分散了孟子的注意力,有强烈好奇心的孟子经常学着商人去街上叫卖,完全忘记了读书学习的事,孟母认识到原来小孩子都有很强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可塑性,看来此地也不是孩子学习的好地方,于是又打算搬家。最后她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孟子便体会了母亲的良苦用心,读书学习开始专心致志了。
上学后的孟子,虽然比从前用功,但仍然贪玩好动,对待学业并不十分专心努力,使孟母仍很担忧。一天孟母正在堂前织布,早早地又见孟子跑回家来了,就马上放下手中的活,问孟子是何原因。背着老师逃学的孟子害怕母亲责备,就撒谎说:“今天学堂提前放学,我就提早回来了呀!”
孟母听出他在说谎,感到很痛心。她拿起剪刀剪断了织布机上的纱线,只坐在一旁默默流泪。孟子感到紧张和害怕,小心地走上前问母亲为什么这样难过。孟母语重心长地说:“要你好好读书以成才,就像是织布,你现在这样经常在中途废学,不求上进,就等于用剪刀剪断纱线织不成布一样。”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感动非常,痛哭流涕,学习勤奋,其志愈坚。由于孟母严加管教,悉心诱导,再经过孟子本人的刻苦努力,孟子终于学有所成,被人称为“亚圣”,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只见过万千的河流奔腾着向东流向大海,何曾见它回来过?光阴也是这样,小时候不好好努力,长大了就只剩下悲伤和后悔了。孩子在小的时候,往往缺乏自知与自制的能力,为人父母就应该尽力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并严格耐心地教导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