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
智慧品读
三国时魏国文学家傅嘏很有名气。曹魏正始年间,名士何晏、夏侯玄都希望能够和傅嘏成为朋友,并想和他有深入的交往,但是傅嘏总是以各种理由保持和他们的距离,所以二人都未曾如愿。
有一天荀粲耐不住心中的困惑便对傅嘏说:“何晏、夏侯玄都是非常有才干的人,他们对您也是敬重有加。如果您能和他们像当年的蔺相如、廉颇一样成为朋友,并和睦相处,那么无论对你们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一件好事。可是您为什么总是不愿与他们接近呢?”
傅嘏说:“夏侯玄虽然有名望,但是他爱慕虚名,而且总是说些心口不一的话,长此以往,这样的人一定会成为使国家灭亡的罪人。而何晏虽有志向,但心气浮躁,凡事不求甚解,而且他们有趋炎附势的倾向却不自知不自戒。另外,这些人都党同伐异,嫉妒成性,对人根本无情谊可言。所以在我看来这些人并不像你说的那么优秀。他们不过是失去本真、败坏道德的小人罢了。对于这样的人我躲还来不及呢,哪还敢跟他们接近呀!”
何晏、夏侯玄的心被外物蒙蔽,失去了本真。和这样的人交朋友会让人有时时刻刻被人利用、算计的感觉,所以傅嘏才会避之不及。
其实本真被外界诱惑的人不仅不会交到益友,还会在很多方面失去快乐和幸福。避免这种状况的唯一方法是抵制住外物对本真的侵扰,坚定地把持住自己的心性,从而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在《庄子·逍遥游》有这样一句话:“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意思是说: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外物的区别,辨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一个人只要达到这种境界,就不会总是受外界的干扰,就能够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就能自由地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其实,人们做起任何事情只要不违逆事物的内在规律,并能把握住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就变得单纯多了。人要依据自己的心,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样,才能在不断变换的外界境遇中,不为所动,不陷入慌乱被动。就如庖丁,自己心中对牛的身体构造了如指掌,所以常人看上去十分复杂的问题,他却能得心应手。
所以说,心不动才能真正认清自己,遇到顺境不动,遇到逆境也不动,不受任何外在的影响,做人才能游刃有余。现代人的状况大多相反,遇到顺境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遇到逆境的时候痛苦得不得了,这就带来许多痛苦。
确实,别人的喜好不代表自己的喜好,别人的见解也未必就很客观。一味地听从别人的意见,会迷失自我,进而导致一事无成,枉费心力。所以不如挥去覆盖在美妙文章的断简残篇,摒除扰乱动听旋律的妖冶之声,坚定自己的主张,聆听自己的声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