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是一位清空了心灵的僧人。生平不求名誉,别人写文章赞扬他的师德,他却对此进行斥责。他一生都不曾贪蓄财物,他人供养的众多钱财,大师都用在了弘扬佛法、救济灾难等方面。他一生都没有剃度弟子,而全国僧众多钦服他的教化。他一生中也不曾任寺中住持、监院等职,而全国寺院多蒙其护法;他的一生不求名利,却使众生都得到莫大的利益。
当品格自然高洁、不染尘泥的时候,便是智慧清明的时候,放下的是对外物无止境的追求,得到的是无限拥有的可能。
宋朝的雪窦禅师和弘一大师一样具有纯澈心灵。雪窦禅师喜欢云游四方访学。这天,禅师在淮水旁遇到了曾会学士。曾会问道:“禅师,你去哪里啊?”雪窦回答说:“不一定,也许去往钱塘,也许会到天台那里去看看。”曾会建议道:“灵隐寺的住持珊禅师和我交情甚笃,我给您写封介绍信,您带去交给他,他一定会好好招待您的。”
于是雪窦禅师来到了灵隐寺,但他并没有把曾会的介绍信拿出来,而是潜身于普通僧众之中过了三年。三年后,曾会奉命出使浙江,便到灵隐寺去找雪窦禅师,但寺僧告诉他说并不知道这个人。曾会不信,便自己到云水僧所住的僧房内,在一千多位僧众中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雪窦禅师。曾会不解地问:“为什么您不去见住持而隐藏在这里呢?是我为您写的介绍信丢了吗?”雪窦禅师微笑着回答道:“不敢,不敢。我只是一个云水僧,一无所有,所以我不会做您的邮差的!”说完拿出介绍信,原封不动地交给了曾会,两人相视而笑。曾会随即将雪窦引荐给住持珊禅师,珊禅师甚惜其才。
后来,苏州翠峰寺缺少住持,珊禅师就推荐雪窦去任职。在那里,雪窦终成一代名僧。
雪窦禅师是清空了自己心灵的人。他清空了心灵里世俗生活积存下来的枯枝败叶。只有清空心灵,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命的自由与独立;只有清空心灵,才能收获未来的光荣与辉煌;只有清空心灵,才能超出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清空心灵的时候,就是一个人做到无欲的时候,就是放弃了心中杂念的时候。
布袋和尚曾写过一首诗:“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体悟到其中妙处的弘一法师,得道而逍遥那是自然的了。
能够放下世间的一切假象,不为虚妄所动,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一个人才能体会到自己的真正本性,看清本来的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